2015年4月9日

【英倫生活小記】從地鐵講起





一進倫敦地鐵,手機沒有訊號,電話不通也無法上網。剛來時,很不習慣。尤其和朋友約見面又遇到突然狀況(哪一條線大延誤,哪一個站不停.....),整個很焦慮。此外,以前總流覽手機裡的網頁、發發訊息來打發搭車時間,這時突然間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。

某天,突然了解周圍看書看報的人,其實也只是手機暫時無法使用,只好帶個東西來閱讀。若是搭有訊號的地上鐵(overground),車箱裡的景緻就變成和台北一樣,大家都成了低頭族。另外,台灣三不五時報出一些沒良心食物的新聞,常覺得歐盟什麼什麼比較好,言下之意是台灣矮人家一大節。但這兒也有不顧安全的假貨(例娃娃推車)、掛牛頭賣羊肉的沒良心商業行為。也有強拆古建築改蓋大樓的沒文化行動,更不用說一大堆因個人主義過高而顯得沒禮貌的舉止(例如,地鐵車廂裡,常有人把腳放在對面的椅子上)。

最近有些小新聞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。在倫敦,有個女生在地鐵上破口大罵兩個說「非英語」的男生。她覺得「你們用英文在這工作,用英文在這租房子,在公共場所應該也要說英文才是。」影片上新聞後,自然有許多質責種族歧視的聲音,然而也有不少支持她的人(覺得她說出大家心裡的話)。我很難想像在台灣捷運上,我們聽到外國人說著「非中文」的母語時,會有如此大的憤怒?同時間在台灣新聞裡,惡房東還有阿帕契事件,有錢(權)人的囂張臉孔也令我驚奇連連。


我們羨慕西方先進國家行人的路權,喜歡他們的大公園與徒步區。然而,我們機車自由鑽過的菜市場、充滿美食的小巷弄不也熱鬧有趣?當全世界都漸一樣時,這是不是就是個別特色?

想下的結語是:異國景色總是特別迷人,「西方強國」詞彙又深植人心。所以有時,我們太看得起別人,太看不起自己了。

註:這篇本來是要講倫敦地鐵從現在開始,在月台有網路了(但離開月台就斷訊),未來可能可以講電話了。不過也有不少人持反對聲音,覺得已受夠公車上大家的垃圾談話,不想在地鐵上也受此折磨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