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17日

【2016比利時】根特一日遊,根特祭壇畫第一大亮點


大部份的人都說比利時只有布魯日有看點,但對我而言,根特是更早放在心上的。

中世紀後,曾經繁榮一時的布魯日因泥沙淤積而没落,而興起於13、14世紀的根特仍繼發展至17世紀初期。即使後來也因水道被封而經濟衰退,但在18、19世紀時仍翻身為重要工業中心之一。所以,在這個城市,有古建築的優雅,也有現代城市的一面,在新舊之中,彷彿見到不沉寂於時代裡的朝氣。

然而,吸引我的不是這抽象的氛圍,而是具體的藝術珍寶:根特祭壇畫。真真切切站在它面前時的激動,不是我筆默能訴說的。大概只有那些年一起奮鬥的藝研所同窗可以想像。


說起文藝復興,大家聯想到的是義大利,但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「北方文藝復興」。「范.艾克Van Eyck」就是其重要畫家,而他的這幅「根特祭壇畫」更被認為是北方文藝復興的重要作品之一,絕對是范.艾克的代表作。除了這個藝術價值外,它還有個相當戲劇化的故事。

這祭壇畫是在15世紀初,由21幅作品組成的。在19世紀初時,其中幾幅被賣給普魯士國王,接著自然被保存在德國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時,德國人又從這個教堂搶走了其餘部份,湊成完整作品。戰爭結束後,身為戰敗國的德國,被迫歸還所有畫作,包含最早國王合法購買的部分,明白表示要德國為自己的破壞行為付出代價。德國人自然對此感到極度不滿。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,比利時擔心此作品的安全,於是計劃把它送往梵蒂岡。沒想到畫才到法國,義大利就宣布加入德方的軸心國。這下,他們也不敢往義大利送了。即使後來比利時、法國、德國做了約定,要有三方的同意才能動此畫。但後來希特勒仍強硬地查扣這件作品,並帶往德國去。戰爭將結束之際,盟軍在一個鹽礦裡將它救出,並送回根特教堂。(這段也是電影「大尋寶家」的情節之一)

至於繪畫內容,那就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了。總之,它有著深切的基督信仰。




有機會來到「聖巴夫主教座堂」(Sint Baafskathdraal)是個幸運。但親眼看到此作,更是難得。因為它正計劃好好保存修復呢。換言之,再晚些時候來,可能就與它無緣了。


這個教堂還有魯本斯的作品(上圖)。


本來的小堂是「羅曼式風格」,在14-16世紀時,擴建為「哥德式風格」。



訪比利時這幾天,天氣不是很好。後來知道,那些天英國、法國,大概整個歐洲天氣都不好。冷就算了,還刮風下兩的。本來要去河畔咖啡廳坐坐,看看這根特最美街道是如何的美。但天冷,也只能往室內鑽了。當時又下著雨,看到酒吧也就進去了。天冷,把這些食物當午餐吃,實在對不起亞洲胃啊。



本來打算爬上這個已列入世界遺產的鐘樓(Het Belfort van Gent),但當時卻一點都不用考慮地轉向對面的咖啡廳。坐在窗邊,喝著熱飲欣賞鐘樓,也是種享受,冬天的享受。


在這間叫Max的店裡,我點了杯熱巧克。天啊,也太喝了吧。因為不喜歡甜膩的感覺,通常我不太點熱巧克的。但這杯,真是大推薦。另外,週圍各桌都點了Waffle。我問了旁邊帶著孫女來的老婆婆,果然,這是它們的招牌(而且只有下午時段供應)。可惜,我的肚子已塞不下東西了。

結束一天的根特行,接著搭車前往安特衛普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