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9日

RA的「夏季展覽 summer exhibition」


「夏季展覽」裡的所有作品都可出售,我們倆就假裝是買家,想像這幅可以放客廳、那幅適合擺在玄關......討論著他喜歡的和我愛的。很多人手裡都拿著一本小冊子,當看到有興趣的作品,就對照數字翻到它的頁面來查看價格。而作品下方若貼了小貼紙,表示已售出。我們演得很投入,看到喜歡的已被買走,也會有點點小愁悵。

這個明年將過250歲生日的學院叫Royal Academy of Art,它的「夏季展覽」從1769年就開始舉行了,是學院一年一次的大型展覽。今年是我的初體驗,沒什麼預期心理地前往,倒是看得相當盡興。展出的都是當代英國畫家作品,去掉欣賞古代大師藝術品的知識面,反而更能輕鬆自在地單純享受自己喜歡的美。

註:Royal Academy of Art是一個促進英國藝術發展的單位。18世紀英國著名畫家雷諾茲(Reynolds)是它的第一任院長,在學院前面,還有他的雕像哦。

童年


剛剛作旅遊功課時,看到法國「學校博物館」的這張照片,充滿濃濃的懷舊氣氛啊。

記得小時候坐過類似的桌椅,桌子中間還有一道用力刻下的界線。那是一個男生討厭女生,女生厭惡男生的好笑階段。接著是,男生拉女生辮子,故意欺負她,但其實是喜歡她的萌萌期。

那時,在短短十分鐘的下課時間,可以衝到大象溜滑梯、看男生趴在地上打彈珠、你追我跑地在走廊上嘻鬧、在教室裡和女孩說悄悄話,在教室後方聽男孩的告白......這是童年,真真無憂無慮,只有歡笑的童年。

寫到這,突然想起國小的畢業歌曲。禮堂唱完這首歌後,大家紛紛走出校門。沒有人掉下眼淚,是因為不知道互道聲「再見」後,沒有緣份的話不會再相見。那時候,還不知道何謂分離。

【萍聚】
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
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
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
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

註:照片來自tripadvisor

2017年6月27日

自己生的孩子,卻不是你愛的調調。


我為什麼都要三更半夜睡前打文章?真是壞習慣。

今天和好朋友聊到教養問題,我可以說得很理性、客觀,因為我不在那情境和情緒裡。然而,再怎麼了解她,再如何旁觀者清,我永遠都沒有把握:如果我是她,能做得更好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性情,老公可以挑,朋友可以選你愛的那款。但如果孩子偏偏不是你愛的調調呢?你喜歡豪氣萬千,他卻溫文儒雅。你一絲不苟,他卻不拘小節……。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但我想,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樣子是團體裡最受歡迎的,朋友也物以類聚的在一起,然後忽略了和我們不同性情的人,他們在他們的團體裡,也是被人喜愛的啊。


人不是完美的,還在成長塑形的孩子更是。他們需要一次又一次反覆地說、教、罵、動怒、講和......才能走在好孩子的路上。我說得輕巧,但這之中不是一天兩天,而是歲歲年年的歷程啊。所以,就看清這個事實吧。每次氣過、灰心過,睡個覺後就讓它雲淡風清吧。

給所有當爸媽的朋友們,

2017年6月25日

羅浮宮的浪漫



今天就用一張即將入夜的羅浮宮照片和大家打招呼。

現在凌晨十二點半,我超餓的,餓到眼冒金星,手發抖,再盯著螢幕看,就會吐了。因為只要J一出差,我三餐就不太正常。下午亂吃些東西,導致不太餓的晚上就只烤一片吐司,煎一顆醬油蛋。結果現在好餓啊!

我就快速說完故事吧。我去了羅浮宮好多次,甚至有一回辦了博物館週票,連續去個四、五天。但從來沒有夜晚時在那附近晃晃,一直到某一年涼爽的秋天晚上,我們手牽手散步到那。入夜後的羅浮宮點起燈來,正散發著無與倫比的美麗。此時抬起頭來,正圓的月亮就在金字塔斜上方。晚風輕拂,月色與燈色相映,稀稀疏疏的人兒在雄偉又典雅的建築前輕聲地聊著。這是我遇見的最浪漫。可惜當時聽出他想求婚的詞句而有點驚慌,於是故意殺風景地落慌而逃。不然我就有段美麗的故事可以和女朋友們說嘴了。

這回和小妺去羅浮宮,是初夏。即使九點、十點仍未入夜,紅橙晚霞是點起燈的金字塔的背景,別有另一種讓人眷戀的美麗。羅浮宮,不見得要去看裡面的藏品,黃昏和夜晚的美就超值得走這一趟了。

註:還是要去裡面看展品啦。

2017年6月24日

迷上巴黎甜點店



常覺得幸好我不愛吃甜食,不然愛炸物的我,不知會胖成什麼樣。

法式甜點賞心悅目,和法國菜一樣,走做作路線,不用吃,就可以先「哇」一聲了。照片裡的這家星級糕點師傅開的店,自從上回吃了它們的千層派後就打定主意,還要再去嚐嚐其它口味的蛋糕。第二次光臨,點了這個季節品,雖沒有千層派那麼令人驚豔,但也是一口接一口地吃光它。這對愛吃甜食的人來說沒什麼,但我是個不太點甜點,不然就是一個也吃不太完的女生(但香雞排可以一次吃二塊)。

除了好吃外,做甜點的師傅超帥,不是貝克漢、湯姆克魯斯那種帥氣型,而是笑起來很溫暖的那種,怪不得吃完他的甜點有種幸福感。而且,店員也好親切,整家店給人相當愉悅的心情。

倘若這店在我家附近,那可以想像本說不太愛甜食的我,會在心情好與心情不好的下午在那裡,慢慢喝杯茶吃著漂亮又美味的糕點。

2017年6月22日

搭船遊倫敦


我知道查個時間就可以現場看「倫敦塔橋」升起,好讓船隻通過的畫面。但一直沒特地走這趟。

前些時候,帶我小妺從「格林威治」搭乘交通船到「西敏寺」,本只想遊個河,卻出現意外驚喜。沿途美麗風光不談,當交通船慢慢接近倫敦塔橋,然後穿過它,這時的興奮度遠超過走在上方的路橋。

還在雀躍時,忽然注意到迎面而來一艘大郵輪,許多人擠在船頭甲板上。「他們要幹嘛?」「啊!大船要過塔橋啦。」這一發現不得了,原坐在椅子上的我,趕緊跑到船尾,見證橋漸漸升起、打開,郵輪慢慢航過的時刻。真是令人歡喜啊!

註:交通船才6鎊左右,牡蠣卡可用,強烈推薦哦。對了,郵輪是被前方黃色船隻拉著過塔橋的。

2017年6月21日

我愛巴黎聖禮拜堂



巴黎聖禮拜堂(La Sainte-Chapelle)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地方。

第一次來時,不知道歌德式建築、不懂玫瑰窗、不熟中世紀......但一上到二樓,馬上被這炫爛的光所感動、被高聳的空間給震撼。沒有故事、沒有歷史、沒有背景知識,反倒是被氛圍感染地很純粹。就像中世紀的人一樣,走進上帝充滿光輝的家。

後來,若有機會再造訪巴黎,我的心總念著她。有種感覺:即便只是坐在那兒,只是靜靜地被這光暈包圍,就會被𧶽福。是種幸福、平靜的感覺。


註:聖禮拜堂就在巴黎聖母院附近,值得去看看。(門票10歐)

2017年6月14日

在巴黎莎士比亞書店裝文青


不知道為什麼經過巴黎「莎士比亞書店」都會進來晃一下。總是沒買任何一本書地踏出店門,卻帶走某一個角落的畫面。不知不覺地,它的樣子就在腦海裡一片一片地堆砌起來。

這次在訪客留言的牆壁上,我細細讀著幾則貼文。其中,一個女孩寫給三天前也來到此書店的男孩。即使是逃離到歐州的獨自旅行,但她的每一步都前往他去過的地方,像是跟著他的步履。她愛他……(是不是浪漫到爆?)

好吧。我來這書店,也有可能是裝文青。

2017年6月13日

永遠迷人的巴黎鐵塔


帶我妹妹來巴黎玩,在一個稍資深觀光客帶菜鳥觀光客的行程裡,鐵塔的魅力始終無人可及。

晚上九點半,我們站在河岸邊,本計劃往左走散步到聖母院,但右手邊的鐵塔直招喚。於是我們慢慢走向她,來到她的裙擺下。

無論訪過幾次巴黎,不經意出現的她總能輕易擄獲我的心。覺得不在於她的漂亮,而是與她相連結的種種美好。是年輕歲月、是夢想、是定情、是浪漫,是一個過去的記憶也是個未來的想像。

2017年6月10日

最不甜的甜甜圈?


我:「請問,哪種甜甜圈口味是最不甜的?」

女服務生想了一下問旁邊的男同事。

他回答:「巧克力。」

2017年6月9日

杜象的小便斗


我一直以為杜象的小便斗在巴黎的龐畢度中心,沒想到今天在倫敦泰德美術館遇見它。疑,還是龐畢度也有一個複製品呢?

當年,杜象(Duchamp)拿了一個小便斗,將它取名為「噴泉」做為藝術品來展出。這聽來很不可思議,但卻是現代藝術發展重要的章節。從此開始,人們得重新定義藝術,並發掘日常生活裡的現成物可運用在藝術之中。換言之,藝術的形式、素材、觀念,都起了變化。

可以想見當年藝術圈對這個作品有多痛心與厭惡,「藝術已死」這話大概也出現了吧。但事實上,這「達達主義」的代表作,開啟藝術更多的可能以及寬闊的想像空間。

我想,現在要仿這概念創作一個,太容易。但能在自己的時代裡,有所開創與顛覆,這才是了不起的事。是吧?

2017年6月8日

Reynolds的可愛女孩


很欠揍地老實說,我不是那種覺得所有小孩都很可愛的人。有時聽到或看到別人的讚美話語,心裡忍不住OS「明明就沒那麼漂亮,也沒這麼可愛啊」。但我算很識趣,從不表反對聲音。因此,朋友們若聽到我稱讚哪個娃兒,都知道我是打從心裡喜歡。

畫裡的這個就是我每次經過,每次都會佇足看看的女娃娃。想摸摸她的臉、想擁她到懷裡、想陪她一起玩。

註:創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著名畫家-Reynolds,他也是Royal Academy of Art的第一任院長。

2017年6月6日

我與木乃伊的獨處



諾大空間裡,只有我與千年的木乃伊。

數千年過去了,相信永生的他們在哪兒?面對面時,他們也凝視著我嗎?

在大英博物館的會員之夜,我最喜歡的不是現場音樂和幾個特別活動,而是幾個平時熱鬧非凡、擠得水洩不通的展廳。


除了和木乃伊打招呼外,我也喜歡靜靜地坐在大大小小的雕塑之間,讓想像裡的古埃及味道,不被打擾地蔓延。

2017年6月3日

我與牛頓的蘋果樹


我與牛頓的蘋果樹。

故事都這麼說:當年在樹下的牛頓,被掉下來的蘋果砸到頭,接著發現地心引力。

而劍橋大學「三一學院」正門前的這顆蘋果樹,就是當年的那顆樹。不過,它是從牛頓家鄉分株移植過來的。

註:牛頓是三一學院的著名校友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