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3日
長大了
2009年2月27日
愛因斯坦在台北
2009年2月23日
胃炎之後
晚餐來到SOGO 樓上的點水樓餐廳,點了「生菜蝦鬆」、「賽螃蟹」、「蟹皇小籠包」、「寧波湯糕」、「桂花糕」還有「辣炒肉干」。這幾道菜裡的蝦鬆最好吃,肉干辣得很夠 味,桂花糕好吃地最令人感到驚訝(倒是不愛那賽螃蟹)。雖說這是雙人套餐,但根本吃不完。提著打包好的菜餚以及脹脹的肚子往樓下走走逛逛。才逛了二個樓 層,我們又決定到附近的TGI喝杯酒。
假日的TGI 很熱鬧,加上黃色調的燈光,整個就是很適合喝酒的氣氛。我們很有默契地都點瑪格利特極品,對我來說這酒的後勁不小,每次大約只喝四分之一後,臉就開始發紅 發燙,再喝下去就會心跳加速。但我很喜歡這款調酒,好喝,是一款喝了心情會很好的酒。我們還點了「炸雞柳棒」來搭配,這是僅次於紐約辣雞翅我最愛的開胃 菜。整天吃到這個時候,對於我那剛康復的胃,其實有點小抱歉。但心不安之餘,右手還是情不自禁地一根接一根地拿起餐盤裡的署條。
2009年2月17日
情人節大餐
高標準
能有所抱怨嗎?能在心裡將對方劃上個叉嗎?大家都有很好的理由,理由充足到你只能笑笑地說「沒關係」。然而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是「真有心的話,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?倘若無法守著承諾,那麼就不要輕易開口。」
一直覺得自己訂的標準很高,然後守著一個牢不可破的底線。愈在金字塔上端的人,愈是禁止跨越。於是我常移動他們的位置,往下,往下地移。當位置空出來時,我開始懷移是否真有人能住進這裡?
好像回到少女的年紀,忍受不了彼此間一點點的暇疵。或許我從來沒有變過。「一切盡在不言中」仍是所謂知己才配擁有的字語。只是,在有些世故之後,言不由衷地改口說「沒關係」。
原來,拉遠彼此的距離,只是劃出隔絕的保護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寫完這篇後不久,肚子不舒服,依我那當護士的妹妹的說法是胃痛,確切地說是胃痙攣。查了下資料,對自己、對別人嚴格的人,容易胃痙攣。好吧!是我的報應。
2009年2月10日
2008裡的美好回憶
整理了2008年的照片,覺得我的日子真是充滿快樂與幸福。和你們分享我愛的2008年,希望大家的2009年也都會很美好。
2009年2月3日
太陽劇團的歡躍之旅Alegria
2009年1月21日
Shopping有理
為了換Aesop的生日禮去了趟百貨公司,平時受到Yves的影響,不太會做這種換禮物、換試用品、拿滿額禮的事情。他總認為那些東西品質不好,拿回來只是佔空間。不過我們都很喜歡Aesop的東西,從臉部各式保養品到沐浴乳、身體乳,全部都用它們家的,東西雖然有些貴,不過好用而且味道迷人,所以也就心甘情願地花錢了。再者,它們的生日禮一向給的很大方,所以我就「特地」去了一趟百貨公司。
興高采烈地拿了東西後,為了不讓這趟路程太不划算,所以當下決定「稍稍」逛一下再回家。想到之前收到Nine West傳來的訊息,說生日貴賓當月有折扣,於是繞過去看了一下,結果買了一雙靴子。秋冬款六折後,憑簡訊再八折,雖然花了三千四,但還是覺得值得。回家再穿一次,覺得應該換雙大半號的鞋。於是隔天又「特地」來了百貨公司,同樣地又決定「稍稍」逛一下,看到另一家之前曾試穿過的鞋,順手拿起看一下鞋後標的價位,天啊,之前買不下手的四千八,現在只有一千二,於是馬上帶走。只是心裡有點覺得不該,打了電話給Yves,他竟說「很好啊!」。我就像受到鼓勵似的,決定上樓「稍稍」看一下。結果買了打完折還要六千四的風衣,以及打了五折還要二千五的上衣單品。這下的心情變成「滿足」與「心虛」的交雜。我發誓,我本來真的只是要換生日禮。
Yves看了我的「收穫」,除了那雙鞋他略嫌不夠俐落外,給我挑的衣服打了很高的分數呢!我覺得我這麼「敢」買,他是很大的原因。一隻要價一、二千的彩妝刷具我始終下不了手,他就會說「如果我是女生的話,我一定會有一組完整的刷具組。」於是從蜜粉刷、腮紅刷、粉底刷.....家用的、外出型的我都有,就連本就濃眉而不須畫眉的我,都還有隻眉刷。看到一件美美的裙子,但因沒有鞋子搭配而不願購買時,他就會「曉以大義」地勸我不要寄望有一雙百搭鞋,應該看到好看的衣服就先買,之後再買鞋。看到超美但很不實穿的小禮服式洋裝,打完折要價六千元,他會希望我買下來配他的西裝......雖然他覺得我最不缺的是包包,但還是會在重要節日時送給我超愛的包。總之,他讓我的shopping變得有理。幸好,我們不常逛街。
這是他最近送我的包包
(我拿的春夏桃紅新色,超美的包包,很配我平時偏暗色的穿著)
2009年1月14日
告別與迎接
昨天結束藝研所最後一堂課的報告,共花了兩年半修完藝術史課程。下午回到家竟不自覺地昏睡兩個小時,像是告別似的,夢醒後揮別過去,然後再展開另一條路。這一覺睡得深沉安穩,像是要補足能量似的。顯然,是為了論文。二小時割去過去的勞心,填滿未來所需的力氣。不確定2009裡何時會用盡它,但至少現在是做好準備的。京都五天之旅、巴黎二周之行,是我的儲備電池。
「選擇性失憶」讓我的記憶庫裡只有美好。於是我依稀記得文藻裡有背不完的英法文單字、瑋佩老師課堂與英文寫作的壓力、戴莉安法國文學帶來的恐慌、各種英法文口頭報告以及期末口試的不安......依稀記得中文系裡聲韻學的艱澀,文學史的龐雜、傳說小說的浩瀚、文選篇章的難背......這些當時的痛苦竟然在記憶裡轉化成美好的點滴。於是我了解在未來的回憶裡,我會以珍惜的心情來看待這兩年半的修課以及再一年的論文寫作。雖然現在生不出論文的我,笑著回應教授們每年得發表個論文式的文章是件噁心的事。但我很清楚,在我交出論文後的不久,解脫後的不久,一定又會開始嚮往這樣的學者生活。我啊!就是這樣。
論文的事,感謝Didier的協助購書,感謝同學們的彼此打氣,感謝Yves的陪伴。欵,連大綱都還沒成型,怎麼好像在寫論文前頁的感謝頁啊?
總之,這是2009的重心。
2009年1月10日
城市厭倦
「我要回南部發展!」這想法有時會在腦海中閃過,尤其是台北太冷、太悶熱或是下雨的時候。大多數的台北人以台北為傲,甚至以為台北以南就「南部」,但若以天氣做為評斷城市優劣的標準的話,台北肯定不及格。拿我來說,台北生活的這十年,有了偏頭痛及鼻過敏(以中醫的說法是,貧血及過敏體質的人遇到台北這種天氣,更容易誘發上述病狀。)此外,每每遇到天冷季節,我總是會遇到密閉、空氣極糟的室內環境,這包括捷運、餐廳、商家.....導致我像暈車似地頭痛、嘔吐。除了天氣外,台北「忙碌」的特質,有時會讓人喘不過氣來。到處都擠滿人的樣子,不斷地給人壓迫感。都市人過周末的模式有時讓人感到空虛......許多許多對它的不滿,就在這寒流來襲,不到十度的日子裡,統統出現。我不禁思考:當你開始抱怨一個城市時,是不是對它產生了厭倦?
國中時和好友努力拼聯考,動力來自於可以離家到台南市唸書,這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,對陌生城市的好奇。後來如願地到外地求學,高雄一待就是六年。接著努力考插大,動力一樣是對未來生活以及陌生城市的期待。如今在台北一待就是十年,而現在卻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其它城市等待著我去展開新生活?我不禁思考:難到,當你開始抱怨一個城市時,其實是你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的埋怨?或是害怕著失去做夢的能力?
十八歲時聽著姜育恆唱著「曾經以為我的家 是一張張的票根 撕開後展開旅程 投入另外一個陌生」,心裡好嚮往這樣的生活,沒想到十個年頭過去我依然有著這樣的驛動的心,仍然不懂「這樣飄盪多少天 這樣孤獨多少年 終點又回到起點」的心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