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1日

京都。初訪銀閣寺


走一小段的「哲學之道」就來到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銀閣寺。銀閣寺的正式名稱是「東山慈照寺」,是足利義政將軍建於1482年的別墅山莊,在他死後這個山莊才改為禪宗寺廟。初訪京都的我們,雖然早知道主體銀閣(也就是觀音殿)正在整修,但還是覺得不能錯過與金閣寺齊名的銀閣寺。金閣貼有金箔,那銀閣貼有銀箔囉?答案是否定。這還是到了2007年透過科學檢驗才發現原來這個銀色亭閣,在它身上從古至今不曾有過銀箔的影子。那為什麼被稱為「銀閣寺」?未知。也許是它常被拿來和足利義政的爺爺所建的「金閣寺」相比較而得此名吧!

看過金閣寺照片的我,不喜歡金光閃閃的寺廟。所以銀閣寺的清新、古樸氛圍讓我感到驚訝。我本以為日本的寺廟就是「只是」個寺廟,後來才發現庭園加上寺廟,甚至再加上遠景的自然景色,才是它們的全貌。就像你到凡爾賽宮時,還是再到凡爾賽花園走走一樣,那是種寬廣視野以及歷史味道的綜合。

足利義政在史學家稱之為戰亂的時代,不顧百姓的艱苦,硬是要建造這別墅。不知道他原本就是個昏君,還是因為當時幕府已無威勢可言,僅存類似天皇一樣的號召政治價值,所以無心與政治?總之,他沉浸在生活享受當中,倡導精緻品味的生活,也就是「書、香、荼、花」四道的「東山文化」,即日本重要傳統文化的表徵。而這銀閣寺的庭院就保留了日本「東山文化」的獨特風格。

這位將軍讓我想到李煜,我不知道是李後主太無能,還是面對已弱的國勢只能顯得無力?最後只好寄託文學,展現他大詞人的才情。倘若他們因為時局無法有所突破,而轉而面向生活,怪不得我們會說生活藝術與文學是一種最好的療傷品啊!

2009年4月14日

京都。滿滿櫻花-京都御院



第三天的第一個行程是京都御院(這是前一晚從背包客棧裡得知這裡的櫻花已近滿開了)。雖說第二天嵐山美麗的風貌已經很迷人,但御院裡的櫻花最令我印象深刻。御所本身是1331至1869年間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,也就是所謂的舊皇宮。雖說事先申請入御所的手續並不難,但由於我對日本史完完全全不清楚,所以也就興致缺缺地沒打算進去,來這兒純粹只是看看御院(皇宮花園)的櫻花。或許本來就沒有高度的期許,所以看到滿滿垂掉下來的粉嫩花朵,真是超驚喜的。


在我的記憶裡,沒有映入眼簾全是花兒的印象。一趟京都行,常常被這樣的景象逗得心花朵朵開。原來,我不只是會喜歡歐洲的建築、歐洲的氛圍,我也會喜歡日本春天的景緻,怪不得Yves要我打開心胸接受其它地方。雖然我還是最愛歐洲,但我想這次京都行後,我會減少些心中的成見。回國沒多久,我就出現秋天去京都賞楓的念頭,這算是我的「進化」吧!或許有一天,我會認真地看起日本史,然後充滿期待地去參觀京都御所也說不一定。


寫歸寫,今天聽到雀可能會去東歐玩,怡芬計劃去義大利時,心理還是羨慕地不得了。雀又說歐洲的機票現在很便宜,害我又想把秋天的賞楓轉成歐洲去了。去巴黎,還可以看看我論文主角的畫作。重遊義大利,簡直就是個美夢。不然,英國好了,沒去過,一定更能留下美好的點滴。我真是貪心又三心二意啊!


人啊!有時候就是要想著這些美好的事物,生活才是生活,不是嗎?

--------------

對了,還有件很棒的事情,就像這滿滿的櫻花一樣令人雀躍:我投的期刊已審查通過了!!!這真是減輕不少心裡沈重的石子啊!感謝美美燕、Yves、阿都......眾朋友們的加油打氣。


2009年4月8日

京都。古剎之美-天龍寺


世界遺產之一的天龍寺是著名的賞楓地點。試想,坐在這寺內看著前景的「曹源池」,眼光梢微放遠一點,落在中景一簇簇大小片的黃楬、黃橘、橘紅、鮮紅、鮮黃等秋天色彩染在綠底的畫布上,映著遠景身為五山之首的「嵐山」,醉人美景不過如此。照片中春天的天龍寺減去秋天跳動的色彩,反而呈現禪寺清新幽玄的氛圍。何況,寺中的櫻花正是滿開的時候呢!

屬於禪宗建築風格的天龍寺建於西元1339年,而這片曹源池和它一樣歷史悠久,是當時的國師夢窗疏石將嵐山起伏背景融入當中的設計,現今是日本最早的一座庭院,也是後來日本庭園發展的基調。現今的天龍寺其實歷經八次火災後的修復,始終不受時間催殘的就是這片池水與嵐山景緻了。在這六百多年間,有多少人曾駐足於此,看著同一片景,浸淫在這禪意中?每當我在這世界級遺跡裡都會有著接上時間軌道,往回走、再往回走的想像。

2009年4月7日

京都。祈求-野宮神社


我不知道Yves祈求什麼,但我帶回了「學業向上 受驗合格」的御守,還摸了一磈據說相當靈驗的許願石(會再補上照片)。目前我沒什麼其它煩惱,唯一一個,很大的一個,就是論文。明明知道這是長期的抗戰,但卻免不了心煩,去除不了「算了吧,不要寫了」的念頭。幾天前打電話給同學,平常瀟瀟灑灑,一副輕鬆自在樣的他,前一晚竟然煩得無法入睡。瞧,壓力多大啊!所以我在這間神社裡所求的,以及買的御守,全都有關學業。(一對良緣御守是Yves購入的)


回國後,我一查才發現這間神社主要就是管愛情與學業,這真是太神奇了吧!哈,我一定會成功的。


疑,天主教徒好像不能拜其它的神,我們的代父代母就別唸我們了吧!

2009年4月3日

京都。良緣-野宮神社


來到野宮神社,會看見許多《源氏物語》的字樣。原來這地方是這本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裡的場景之一(此書的成書年代約在西元1001至1008年間),故事當中的源氏就是在這裡和深愛他的六條妃子話分離。可見這個神社的年代有多久遠啊!

這個神社主要是供奉良緣與學問之神,我想它應該很靈驗吧!因為我們遇到幾位來自台灣的女孩們,他們特地搭火車來這裡求個姻緣護守,然後又趕到銀閣寺去做「藝伎變身」,附近滿開的的櫻花都沒時間瞧瞧呢!幸好,我和Yves誤打誤撞,也買了一對良緣御守,算我們和這個神社有緣,或說我們本就是良緣一對啊!

2009年4月1日

京都回來了


連續幾天七點不到起床,一睜眼馬上梳洗著裝,「賴床」這個字完全消失在這幾天的生活裡。八點不到,我們已出門跑行程。每天大約只睡六個小時,兩人的小腿一天比一天還要癈掉。但每個早上都動力全開,全身上下充滿著期待。不玩到累掛,誓不甘休。而今早在台北的我們,一樣的日本時間起床,心裡有點小小的失落。Yves著裝準備出門上班,而我看著滿地未整理完的行李,隨意看著幾則網路新聞,我們的假期確實結束了......


這次旅程,我整個仰賴Yves。除了行前準備外,每晚回到住宿,拖著超疲憊的身軀,還得默默地研究隔天的交通動向,真是辛苦啊。真心感謝他盡心安排這五天美好的賞櫻之旅,下回歐洲之旅(英國?),我也會好好努力的。


親愛的寶貝啊!謝謝你一直滿足我旅行的心,謝謝你一直讓我有所期待下個行程。


2009年3月12日

塞翁失馬?


約二周前,在連上九個小時的課之後,帶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要去看《鬼片》。我一向愛看這類的電影,又聽說它故事的場景設在電影院,聽起來就超可怕的。我和Yves開心地吃完元氣壽司後,整天的辛苦頓時少了大半,手牽手地走到了西門華納買票時,售票先生竟說只有第三排的位置了。我們一向只選擇中間好位置,沒的話就直接走人的。本來嘛,花了錢了,何必屈就自己呢。所以當售票員很誠心地說位置不是很好時,我們都有點失望。雖然隔壁樂聲正放映熱門的《貧民百萬富翁》,但累了一整天的心情,實在不適合看這類的電影。當時想要的,就是二小時繃緊情緒,持續緊張又害怕,等到電影散場持,總算放鬆下來的感覺。當時就是整個堅持地想看《鬼片》,可是又不能沒原則地接受第三排位置。只好悶著心情,回家。

途中經過誠品武昌店,順便看一下正門口旁的Roots,沒想到一逛起來後,一發不可收拾,還又繞去誠品西門店。最後的結果是,我買了二雙鞋、二件上衣。Yves買了一雙鞋、四件襯衫、一條褲子。桌上擺滿戰利品時,真是有種塞翁失馬的愉快感。不過,等帳單來了後,應該又會怪自己太衝動,購物金應留在月底去日本時用的。現在只能告訴自己,買打五折的東西是明智的。(可是,鞋子沒打折,左邊那雙又超貴的啊!!)

2009年3月10日

為伊消得人憔悴


有三句很美的詞:「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」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」「眾裡尋他千百度,回頭驀見,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。」它們原來都是詞人描繪男女之間的相思、執著等愛戀之情。當年準備中文系插班考試時,覺得這幾話美極了,尤其是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」那時對愛情有著憧景,還在成型的愛總是歡喜與悲傷交加,有時嘴角帶著笑容,有時眉頭深鎖,不確定是否「終不悔」,但「為伊消得人憔悴」就說中了悲傷注入的那幾日。後來讀到王國維的《人間詞話》,他借這幾句古人的詞句,來說明成就大事業或大學問的三種境界。當時年紀太輕,著實看不起這位國學大師,覺得好端端地幹嘛把人家詞人的話,轉成什麼大事業啊,實在是功利兼俗氣。

當愛情漸漸不是全部,或是當它已漸漸穩定發展時;當生命裡出現理想,出現似乎可追的遠景時;當前往這片遠景的途中,走進崎嶇難行小徑時;當感受難度、受到挫折,似乎沒有勇氣與毅力時......心中的王國維於是名符其實地成了一位大詞人、大學者。雖說生命可以很廣,但有時難免獨上高樓,難免聽到「雜言」,感受不到支持。僅管如此,卻仍有獨行其道的瀟灑。然而,世間有什麼理想(或大事業)是可以隨手得來,有幾個人能為著當初的心而「衣帶漸寬終不悔」?於是漸漸地安於現狀,「那人」也就永遠不會「在燈火闌珊處」。

現在了解當時老師講解最後一句是水到渠成的深意,只願自己始終有著「為伊消得人憔粹」的堅持。

2009年3月3日

長大了

雖說她才五個月,可是和本來的樣子(下圖)已經差很多了。本來取名叫小優,是看她那那柔柔樣貌,再帶點微徵憂鬱。結果她愈大愈皮,整天跳上跳下,我們厠所洗個手,她就跳上洗水台;㕑房弄個東西,就跳上流理台;書桌上唸個書寫個字,她就跳上來咬你的筆;有事沒事跳上冰箱看看,撈出垃圾筒的東西瞧瞧;趁我們開門時,還會衝下樓梯間;還摔壞過CD、搖控器;一天到晚弄那隻大貓小波......我想幫她改名叫小皮了。

2009年2月27日

愛因斯坦在台北

經過他時,遇到一位媽媽正問她那國小的兒子:「你知道,他是誰嗎?」兒子看了一眼,肯定地回答:「愛因斯坦」。他驕傲地向媽媽解釋愛因斯坦就是留這種髮型。

這是朱銘的「人間系列-科學家」Living world series - Scientist。
朱銘以「科學家」為主題,創作了蔡倫(造紙)、畢昇(印刷)、方士(火藥)、黃帝(指南車)、李遠哲、愛迪生、居禮夫人、愛因斯坦、富蘭克林等十一件作品。

誠品敦南店前的愛因斯坦,這城市之中的雪白雕像,看著人來人往,提醒著大家要尋求未知,要尋求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