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31日

2016最後一天


很多很多年前,我隨口問了好朋友一個問題。
我:「12月有沒有31號啊?」
她笑得燦爛:「有啊,是我生日呢。」
此後每年的這個時候,無論我去外頭狂歡跨年,還是在家看電視迎新年,都記得和她道聲:「程大美女,生日快樂!」

而今天也是野獸派代表畫家馬蒂斯的生日。照片這幅描繪「象鼻海岸 Étretat」的畫作,是他尚未形塑個人風格、還沒嚇壞藝壇時的作品。那時,他正受印象派的影響呢。(留言附上他的代表性作品,請參閱。對了,畢卡索很欣賞馬蒂斯,大概也因為同行相忌,所以也視他為唯一的對手。)

最後,在2016最後一天,祝「華言巧語」的讀者朋友們:
2017平安、幸福。
大家新年快樂!




2016年12月29日

人啊,要心胸開放些。


這是今天的晚餐,紅酒燉牛肉,搭配一些馬鈴薯泥,還有一盤炒洋菇。很多人出國前不會做飯,出國後為了存活下去,一些日子後,在廚房轉幾圈就能變出一餐來了。我呢,純粹為了「生存」,胡亂吃胡亂煮。而J則是「生活」,用心思、放熱情地煮,同時還放感情地吃(所以常叫我不要囫圇吞棗,要好好品嚐才是)。我突然想到,當年寫關於生活與生存的申論題時,這完全可以放入舉例中啊。

好囉,回到正題。沒錯,是圖文不符的一篇。

覺得2017上半年會是美國年。大概以前唸法文的關係,喜歡歐洲遠勝於美國的我,對美利堅很不了解,甚至有點瞧不起那短短兩百多年歷史的國家。總以為,窮盡一生我都探究不完歐洲文明,而且還有埃及等其它更迷人的地方,美國自然被排到很後面。一直到最近看了「抽象表現主義」的展,一個美國首次在藝術史上,站了重要位置的流派(1940年代)。展間我只認識Jackson Pollock,而且看不懂,實在有點小沮喪。

本想展期結束就算了,但最近收到RA和大英的刊物,預告明年上半年的大展是America after the Fall: Painting in the 1930s以及The American Dream。前者是1930年代的美國藝術,在社會急速成長以及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的藝術表現。而後者則是從1960到現在,將近60年的美國藝術表現。在這個年代,甘迺迪遇刺、人類登入月球、愛滋病危機、種族主義、兩性平權....等等,雖是離我最近的世代,但我卻很不熟悉。展覽預告裡,我只認識Andy Warhol,實在悲傷。

寫了這麼多,只是突然覺得,人啊,不要太先入為主,也不要太抗拒什麼。雖然我覺得這麼做很有個性,但走到某處時,也只是顯得自己相當貧乏罷了。(但我現在還是想去埃及,而不想去美國走走啊!)

2016年12月28日

聖誕連假結束了


英國聖誕節四天連假在今晚將結束了。睡覺、吃東西、看電視、逛街,就這麼過了四天,沒做任何有長進的事,完全像在台灣過農曆年一樣的廢。而且J在家,連洗碗這事他都搶去做了,顯得我更廢。不過,這一切的停止,都是為了2017年的衝刺,像賽跑時不都站在那條線上等著槍聲嗎?我就等著Happy New Year呢。(用文字說些似是而非的話,是文組畢業生的本事?)

回到照片主題。這冒似「掛包」的包,來自一家有名的拉麵店,雖然還滿好吃的,但一個要價4.5英鎊,很土匪。要不是這天有買一送一的活動,我也不會點。我都想不起台灣「掛包」賣多少錢了?

哦,前面那是雞肉口味,後面是豬肉。

2016年12月27日

Boxing Day!買買買


Boxing Day是英國國定假日,更沸騰人心的是大折扣開打日。

在聖誕節前幾週大家有買禮物的需求,幾個購物商圈早就熱鬧非凡。而在聖誕節過後的隔天(即Boxing Day)更是進入購物高潮。這天各家品牌都下折扣,甚至大部分精品也是。從主婦的鍋碗瓢盆,到帥哥美女從頭到腳的行頭,到老老少少的用品,只要你能想到的品項都有機會以折扣價購得。前些時候是買禮物給別人,這時候則是買東西給自己,或是趁便宜為全家(和生活用品)添換新貨。

若是勤勞、不怕冷些地提早在百貨公司前排隊,在一開門時即進場,更能搶到超驚人的限量優惠商品。之前聽說要在天還沒亮,甚至是前晚就來排隊才有機會,我就此斷了這念頭。那得在不到五度的低溫下站多久啊!於是我一年比一年晚出門囉。

註:照片是今天下午攝政街的樣子。對了,想知道到底折扣如何的話,可搜尋Mulberry, NorthFace, Camper, Selfridges百貨等你有興趣之品牌的UK官網。(不過現場折扣可能更多,例如百貨裡的Suqqu專櫃還設有一區是低於30鎊的啇品,這在網路上則沒看見。)

還有,John Lewis百貨則是維持傳統,Boxing Day這天不營業,讓員工也能放假,和家人好好在一起。隔天27號才加入戰局。就像大年初一不營業的百貨公司一樣,老闆真是佛心來著。(有這百貨嗎?)

2016年12月24日

樂高聖誕老人


大家聖誕快樂!

今天24號聖誕節前夕,特地前往柯芬園看看它的佈置,尤其是這幾年都有的樂高聖誕主題。雖然沒有前兩年的驚豔,但仍覺得樂高好強!明天25號,倫敦沒有大眾交通,幾乎所有的商店、餐廳,以及所有的博物館、景點,甚至是冬季樂園都不營業。我想,剛好給家人好好聚在一起的機會,真是專心的相聚啊。

另外,今天外頭逛著,即使看到各家都打折扣,都得忍住。因為26號Boxing Day開始,才是真正的流血價。

2016年12月23日

英倫妙妙妙


在這兒住了二年半,我愈覺得台灣人是溫良恭儉讓的民族。自覺自己算口齒伶俐、反應快的。但仍有一時之間,驚訝對方的回應而說不出話來的時候。這是在台灣時,從來沒有的經驗。

例如1)
在酒吧裡站著等位置,我們是第一組等待的客人,站在離坐位最近的地方。前方有人離開,我們幾個人走過去,我正坐下時,後一組等待的女生,比我更早坐在我旁邊的位置。我說:「不好意思,我們有多少人,這是我們要坐的。」她回說:「我們也要坐。」(前提是,這桌子只夠一組人)

例如2)
有人來家裡修東西,我在門口客氣的地說:「不好意思,麻煩你脫一下鞋子。」他回說:「為什麼我要脫?」

例如3)
酒吧點酒時,若是客氣的等待,大概永遠都點不到。進出人多的車廂時,若是客氣地說:「不好意思,借過一下。」大概就會被困在裡面,你得像魯莽的人直接撞出去才行。

例如4)
在公車上看到一位婦女和站在她面前的亞洲女生說:「妳拿著咖啡,請妳不要站我前面,免得翻倒在我身上。」女生說:「請妳放心,我會小心的。」但婦人仍堅持叫她在有點擁擠的車廂裡移動位置。

搶位置的事情發生幾次,對方理虧,但都說得出理所當然的話。曾經一次,一位住英國十幾年的台灣朋友,她一步向前,不客氣地和對方義正言辭、態度堅定地表示「這是我們的位置」,對方馬上把位置還給我們。我那當下立刻了解,為什麼有人會說:「當你會用外語和別人吵架時,表示你已經能掌握這語言了。」不過,我覺得除了語言外,同時也表示你夠強捍,能在異國生存了。而這樣的強捍得建立在,徹底將「溫良恭儉讓」拔除的根本上。

要補充的是,當然我也遇過很客氣、很有禮貌的西方人。

2016年12月22日

家裡喝下午茶


外頭吃完飯本打算去咖啡廳看書的,但一出餐廳,冷風迎面襲上,還是回家好了。

於是自己佈置一番,拿出最愛的茶杯組,泡上聞起來香香甜甜的紅茶(black tea with fruit PEACH),搭上日式抹茶小點心,就是一個暖暖的午後了。

做作的生活,是平淡裡的幾抹色彩。

2016年12月21日

購物的月份



又到了名正言順買禮物、收禮物的日子。

以前每到這個時節,好友們就會歡樂地一起吃飯,然後抽禮物、拆禮物,歡笑一整晚,快樂極了。每次交換禮物的主題都不一樣,但能送到無論誰抽中都開心的,得花心思尋尋覓覓。在我心裡,除了一起找名目大吃大喝外,更重要的是種相契合的滿足感。想想,你要多了解對方,才能拿出令他開心大笑的東西。想想,若你喜歡的,鐵定也是對方愛不釋手的,那你們之間有多深的惺惺相惜。想到這,總令人感到幸福。

其實我這篇本來要說Anthropologie正下折扣。一邊看網頁,一邊想:J會喜歡這,Z會喜歡那,A會愛這,Y會愛那......覺得台灣若是有這家店,大家就不愁要去哪兒找禮物了。(留言有連結和照片)

註:照片是我來倫敦前的聖誕節交換禮物餐聚。笑得很猖狂呢!

2016年12月19日

霧都


倫敦時間夜深了,但仍想分享些什麼。太長的展覽分享文,我過幾天再寫,不然痘痘會狂冒。那麼,就昨天(週六)拍的這張「很霧的公園」照吧。這天霧重,甚至影響班機的起飛與降落呢。

雖然倫敦的「霧都」之稱,指的不是霧,而是早年的空氣汙染。然而,我倒也遇見幾次這樣的濃霧,覺得浪漫。這回因為剛好是週末,就一起到住家附近的公園走走。無論是湖泊、枯枝、草地,還是池上的鳥,草上的松鼠,都應著這片迷濛,美極了。(但也有一點點女鬼在林中的想像,是吧?)

2016年12月17日

最大的玩具店


我從來沒進去過這家全世界最老,也是最大的玩具店,因為裡面總是超多人。今天經過,更是嚇人,都滿到外面來了,甚至得借用車子的路才行。

大概今天是聖誕節前最後一個週末,大家趕著挑禮物吧。本就熱鬧的攝政街,更是人潮洶湧。我幾乎是逃離現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