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9月18日

【秘魯】印加古道第四天 Inca trail day 4

最後一天了,即將看見馬丘比丘。



通往馬丘比丘的山路,清晨五點半才開放,因此所有選擇登山步行前往馬丘比丘的hiker,都會在這聚集。為了拔得頭籌,隊伍能排得前面一點,我們這團清晨三點半就起床。早餐後,前往入口的一路上,四周黑鴉鴉一片,僅有綁在頭上的頭燈照出一小段明路。如此一來,更營造「印加古道」最終回的興奮氣氛。像是電影快要到結局一般。

事實上,昨晚睡到一半,山中下起傾盆大雨。雨聲大到大家都醒來,雨勢大到綠色團隊起身檢查每一個帳篷是否牢固。我想,老天用這個方式洗刷掉前三天的辛苦,分隔出昨日努力與今日獲得果實的界線吧。

## 他們真的是很令人放心的團隊!四天三夜下來,我們真的只要專心走路就好了。


大夥就在這兒從烏漆墨黑等到天色泛白。由於從這裡進去得由團隊事先申請,所以各家領隊得填些資料,現場工作人員也會算人數。




五點半一到,門一開,有種猛虎全都衝出來的錯覺。大家毫不遲疑,身手矯健地,甚至小奔跑地疾行,像猛獸要搶食一般亢奮著,而馬丘比丘就是這塊肉。



2019年9月17日

【秘魯】印加古道第三天 Inca trail day 3

行程表裡的第三天,寫的是 easy day,果然如此。

即便仍走了五個小時,但和前二天相比,猶如小蛋糕般。




也許是前一天的勞累,也可能是山中日子的早睡,大夥都在「真人鬧鐘」呼叫前,早早就起起床了。更令我訝異地,還神精氣爽、精神飽滿、開開心心地醒來。昨日的慘不忍睹,完全不在心裡、腿裡。




晨起,是這麼一片美景,有山有雲。可以在山裡、在雲旁深深呼吸。

昨天傍晚,累到不能閒晃,無法細看營地周圍,今早才發現原來睡在這麼美的地方。




我們只需簡單梳洗,換個衣服,收捨隨身行李,剩下的就是這些綠色精靈搞定。

2019年9月15日

用食物介紹台灣給日本朋友



帶初次來台灣的日本友人去吃他們心心念念的芒果雪花冰。

在櫃台點「冰」,看到菜單上的價格時,我一點都不感到丟臉的地脫口喊出:

「250元!也太貴了吧。」

雖然店裡裝潢改裝的很新穎、很現代,但我記憶仍停在學生時期(一樣不便宜)的一百多元。

店員特地告訴我因為現在芒果季快結束了,所以芒果會有點酸。然而,遠道而來的朋友心裡只有它,所以還是點了。

一口冰入嘴時,「媽呀,也太酸了吧。」但抬頭看二位日本友人,他們整個心花怒放,甜笑地像吃了糖。他們愛芒果,也愛雪花冰在嘴裡融化的口感,整碗冰就是個絕配。

當我還有一大半時,他們盤子已快要見底。於是我把我那杯芒果全倒給他們了,並說:「下次一定要芒果季來台灣啊,這個真的不在品質上。」

---

從一大早的阜杭豆漿早餐,然後九份芋圓、台灣茶、炒米粉、肉羹湯、滷肉飯、蚵仔煎、豆花、胡椒餅,再到晩間的芒果雪花冰,接著吃隔壁的鼎泰豐。對了,還有前一晚的欣葉台菜。

我們用台灣美食塞爆他們此趟台灣行的記憶。成功!

他們也說台灣人的熱情讓他們想再訪台灣呢。太好了!

2019年9月12日

有關愛情




去年《延禧攻略》正熱播時,好友看到富察傅恆娶爾晴時,問她老公:


「你會為了救我而娶別人嗎?」

「那要看她長得如何,太醜的話,我情願妳去死。」男人如此回答。

----

最近我們兩個在看《新白娘子傳奇》。當許先被現出原形的白素貞嚇死時,我問他:

「你如果有天發現我是蛇妖會怎樣?」

「我會大喊一聲:我也是妖!」

「什麼妖?」我訝異地問。

「巴肚妖」男人如此回答。

----

祝大家月亮節快樂!

2019年9月10日

【埃及】無敵貴的門票




大家都知道埃及的帝王谷,但其實附近還有個王后谷(Valley of the Queens),山谷裡是皇家老婆和小孩們的墓。其中最有名、號稱是整個古埃及最美墓室,而且每年只有極少數願意出高價者能參觀的是:Nafertari墓。

有多高價?台幣38萬元。




Nafertari是拉美西斯二世最愛的妻子,愛到法老在阿布新貝為自己蓋神廟時,也在旁邊幫她建了個廟,除此之外,在許多建築物的牆面裝飾上,都可以看到夫妻一起的畫面。

據說她非常美,即使年紀半百時,依然美麗動人。我們現在很難想像她的面容,即便她的木乃伊在就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,也很難還原重建其面貌,因為那不是完整的木乃伊,而只是她的兩腿(木乃伊)腿。



她的墓是在1904年被發現。無論是裡面的壁畫價值或是保存完整度都相當高,其鮮豔明亮的色彩,讓人很難相信是三千年前留下來的。它在1950年代對外開放,1988到1995年間關閉,進行維修。1995年開始每天只接受限量人數的參觀,到2003年又再次關閉。現在,除非特地申請並付38萬台幣才能進去欣賞。

雖然它的保存狀況不錯,但因為這個墓室的基岩相當脆弱,當時的工匠無法開鑿出平滑牆面來作畫,所以只好在牆上塗上石膏,然後在石膏上進行繪畫裝飾。然而經年累月後,石膏會彎曲,然後和基岩分離,最後脫落。1988年開始的修復,雖然減緩了彎曲的速度,但無法避免彎曲的情形。尤其遊客帶入幕室的濕氣,更會加速毀壞過程。

目前,只能期待未來有更新的維修技術,而關閉墓室則是現在對它最好的保護。至於那高額的參觀費,我想或許就是它的維護經費吧。

(相比之下,我花二千元進去Seti一世的墓,不是很貴嘛)



註:照片即是墓室裡的一小小角。

2019年9月8日

有關愛情



某天晚上看他工作累得肩頸痠痛,於是幫他按摩,按著按著脫口說道:「下輩子換我養你好了。」

他聽了立即坐好,伸出手來說:「那打勾勾。」

我笑著,但其實內心小震撼,問道:「你真的下輩子還要和我在一起?」

「要啊。為什麼不?」他堅定地回答。

我心想,世界上的人這麼多,環肥燕瘦,要多溫柔的就有多溫柔的,要多會做飯的就有多會做飯的,要多會賺錢就有多會賺錢的,為什麼還要選我當伴侶?



在日本旅行的某一個夜晚,我肚子脹氣得極度不舒服,他一直溫柔地按壓我左右手虎口,兩手輪流著。然而,他睡著後,我的不適沒減輕反倒加重了。整晚輾轉反側,坐也不是,躺也不是,趴也不是。受不了到開始查詢有沒有24小時的藥房,甚至在床上做起瑜珈看能不能減少不適感,就這樣弄到凌晨三點仍未閉眼休息。

當我苦不堪言,卻看到他睡得香甜的臉龐時,真想一拳打下去。什麼生命共同體哩!花言巧語。

後來我到廁所吐個三回後,在浴缸泡個熱水澡,才漸漸轉好,當時差點在浴缸裡睡著。隔天早上,我說他沒良心時,他回:「我是不忍心看妳如此痛苦,才閉眼睡覺的。」



夫妻間,嬉笑怒駡皆是真情。





2019年9月5日

【佛羅倫斯】天下繪畫一大抄?




前些時候,一個在西班牙逛完美術館的好友問到:這些畫的內容看起來都差不多,是不是類似天下文章一大抄啊?

我覺得就像小時候的作文功課或考試一樣,老師出個題目,大家就寫這個內容。例如西方古典藝術就很常出現「聖母領報」(天使報喜)這個聖經故事的繪畫。不只各大博物館,許多歐洲教堂都掛著這主題的作品。


這是因為藝術一開始不像現在是有錢人的投資商品,也不是掛在美術館裡的展品,而是教堂裡的裝飾品。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,它們是為了宗教而出現,讓不識字的百姓能透過一張張故事來了解聖經、接近上帝。在這樣的目的下,藝匠、藝術家所接到的工作主題,自然就大同小異了。不過,就像作文,即便同道題目,每個人寫的內容、方式仍有所不同。再加上時代、國家的差異,自然百花齊放了。





聖經記載天使加百列告訴聖母,她將領受聖神降孕,誕下聖子耶穌。這是一個重要事件,自然也就成了重要繪畫主題了。那麼到底帶著宗教目的的繪畫,效果如何?

記得我在烏菲茲美術館看到Martini的「聖母領報」,驚豔非常。就只是跪著的天使和坐著的聖母這樣簡單的畫面,就讓我捨不得離開,一直和J喊著:「好美啊!怎麼這麼美!」可想見若是虔誠的天主教徒,看著都會欣喜而落淚吧。




莫內、畢卡索等十九世紀作品,很討喜。站在他們的作品前,不用思考就能享受到純粹的美感。但即使莫內、畢卡索這樣的大師,他們若沒有前人畫家的努力,沒有古代大師累積下來的基石,是無法有我們現在看到的成就。站在這些宗教繪畫面前,想著聖經故事,想像千年、百年下來有多少基督徒、多少藝術家感動得亂七八糟。這是個很美的體驗。

2019年9月3日

【土耳其】聖人的手指頭



在歐洲旅行時,總會看到「聖物」,也就是基督宗教裡聖人的部份遺骸。因為都是聖經故事裡的人物,所以當它們「活生生」出現在眼前時,即便心裡納悶真假,仍是震驚連連。

尤其第一次看到聖物,那還是耶穌的血時,滿心的不可思議,興奮到血液充到腦門。當下就在教堂裡,傳訊息詢問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同學。

照片裡,從上方金色小雕像可以清楚地知道,這是聖若望洗者(施洗約翰),而透明瓶子裡存放的是祂的手指頭。

常常看到以聖若望為主題的藝術主題,但看到祂的手指頭,比見到歷史人物的墓,還來得刺激吧。

2019年9月1日

有趣的衣服,有趣的人生。

   

聽到一部日劇裡的台詞:

「穿無趣的衣服,人生也會變得很無趣喔!」

隔天,我買了這件裙子。

少女的蚊帳?

沒錯,就是偶爾來個資深美少女穿搭。

這樣,很不無趣了吧?

-----

我和他分享這句台詞,他十分認同,還加了一句:

You are what you wear.



   

2019年8月29日

有關愛情




近來他收集特色貼紙。文具店、文具展、潮店、展覽....,都可以搜羅。常言道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,我也跟著挑了幾張,接著自己動手把電腦裝飾成這樣。

-------------


好友有時會勸說:「妳不要每次自己想看展,就拉他和妳一起去。偶爾也該牽就他,不要都人家順著妳。」一開始,我沒放在心上,但被講多次了,忍不住想:我錯了嗎?

即便是夫妻也都是獨立個體,應該要尊重對方的喜惡。但不能一起學習、一起培養共同興趣嗎?一生漫長,世界廣闊,我們會不斷發現有趣的事情、想學很多東西。若能和伴侶一起探索、一起學習,生活該多麼多彩多姿啊。

---------

他聽我說藝術故事,我聽他講葡萄酒知識。我們一起看展,一起參加活動。讀到什麼有意思的文章,我們會轉給對方看。Facbook裡甚至建了一個只有我們兩人的群組,就在彼此轉的文章下留言,分享心情與看法。好友是習性相通,志趣相合的朋友。而在我心裡,最好的朋友和另一伴,這二個角色絕對可以重疊。

這一年,去首爾玩時,一起逛了中央博物館。去東京時,也逛了東京博物館。最近計劃福岡旅行時,我想起朋友的「責備」,於是問他:

「有個九洲博物館,是全日本四個國立博物館之一。你想去嗎?」

「當然。為什麼不去?」他考慮都沒考慮地回。

在九洲我們聊著某展件,和首爾博物館的另個作品很類似。談著從展品裡發現的訊息。說著在歷史之下,對生命的小感觸。當我們談論有知識、沒知識、專業、阿薩布魯的內容時,是種幸福。這和喝著酒,聽他說這是什麼葡萄、什麼產區,討論嚐起來是什麼味道一樣,都是種美好。如此這般,我們總在同一條路上,聊著。

---------

看完展後,我問他:「你知道日本四個國立博物館是哪四個?」出乎我意料,他不疾不徐地一一數來。

2019年8月27日

富察傅恆




一位研究歷史的博士,指著這張畫像告訴大家:

「他是傅恆。」

「就是富察傅恆。」博士接著說。


「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的弟弟。」他有點心急地補充。

「就是福康安的爸爸。」他擔心大家不認識而忙著解釋。

我心想,就魏瓔珞的傅恆嘛!老師一定沒看電視。

2019年8月25日

【土耳其 Ephesus】誰照顧聖母媽媽?




耶穌知道自己要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,託誰替祂照顧母親呢?

聖若望(St John)是福音書和啟示錄的作者,也是耶穌年紀最小的門徒。耶穌受刑前,把聖母託給他照顧,之後兩人再沒分開過,故聖若望來到土耳其Ephesus時,聖母自然和他一起來,並在這裡渡過生命最後幾年。




我和好友到Ephesus時,也曾想看看聖母居住的地方,可惜給這個城市的時間太少,只能錯過。但兩人來到據說是埋葬聖若望的教堂。他死時,依照其意願被安葬在這山丘上,後來基督教在西元300年開始傳播時,在他的墳上蓋了紀念性墓地。西元350年,又在此建了教堂。然而,1600多年過後的現今,留下的只不過是一片斷垣殘壁。



雖然如此,我仍很喜歡這個地方。在一片可以俯看山下的廢墟裡,只有我們兩人。視線穿過幾根仍矗立的柱子和幾處殘壁,來到黃昏天際。彷彿穿過的還有時間,從耶穌時代到現在,然後從21世紀到1世紀,最後時間暫停了。突然,停留在柱子上的幾隻烏鴉,單音地聲聲嘶吼,接著展翅,繞了幾圈才離開。



殘破的遺跡是最好發呆的地方。往往不自覺地放空、抽離,帶回家的卻又是令人留戀的記憶,尤其在一個有故事的遺跡裡。

2019年8月22日

【看電視長知識】羋月傳




那天聽中國人物畫講座時,老師投影片放了這張漆畫,說這是「周室三母」的故事。

我心裡舉手「我知道,我知道,我知道。」

------

當羋夫人和其兒贏穓被推舉為秦王時,大臣們想要為大王之母擬定尊號。因「惠后」之稱已被舉鼎而死的武王之母使用了,羋夫人不想人云亦云用舊稱。

於是,她同父異母的弟弟魏冉將軍建議說:(秦)武王之母教子無方,有失母德。而想想周武王英年早逝,留下稚子成王,幸好他有母后王姜輔佐,進而成就周室江山數百年。而「周室三母」有太妊、太似、太姜,所以可以用「太」字來做為尊號,稱「太后」。

臣子庸芮進一步附議說:「太」則大也,也作泰字,有未盡之意。再者,「太」是個令人尊敬的字,所以王儲叫太子。從此之後倒不如君王的母親都不用跟著老公名號,而叫「太后」好了。

於是,羋夫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后。從西元前306年開始,她臨朝聽政,展開長達41年的執政。

以上是我看《羋月傳》得來的。瞧,是不是看電視長知識?

---------

這是個年代於北魏(西元386-534),畫在漆屏上,出土於司馬金龍墓室的畫作。屏風上的內容都是先賢、孝子、列女的故事。文學上有「文以載道」,藝術上也如此。

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說美也不是太美,說完整又似有些剝落的作品,它可是中國明訂不能出境的一級文物。在藝術史上,其人物的姿態有東晉顧愷之的風貌,而顧愷之作品又是中國仕女形象的典範。

無論東西方,人類並不是一開始就在畫布畫紙上創作。所以最早的希臘藝術,要從希臘瓶子看起;古羅馬要從牆壁或是墓室雕飾欣賞起。而中國最早的人物畫,同樣得從岩壁上、彩陶或青銅上探究。可見東西方在藝術

2019年8月20日

【藝術故事】William Blake畫筆下的巴比倫國王




有人說傻子、瘋子是幸福的,絕不會感受到生命的苦。而愈清醒、理性的人,攤開手掌全是細密的掌紋。思慮多,煩憂自然不少。

-------

這作品太搶眼、太吸睛。熟悉西方藝術的朋友,大概能猜到是的作品。總是神秘,充滿想像,又散發出詭異的氣氛。


他有許多關於宗教的作品,但總不無聊。鮮活的畫面,以及讓人想多探究竟的氛圍,反而吸引住人們的目光。


這作品畫的是歷史人物,是前些天提到建造釉藍色城門、城牆的古代巴比倫國王「尼布甲尼撒二世」。畫家畫的也是聖經(達尼爾先知書)描述的景像。

-------

畫中人物:尼布甲尼撒二世

形象來源:「他被趕出離開世人,喫草如牛,指甲長長,如同鳥爪。」《聖經》

歷史角色: 西元前六世紀,巴比倫君王。


重要事件:

佔領了亞述帝國。

摧毀耶路撒冷聖殿、流放猶太人。(此舉反而加強耶路撒冷的神聖性,也形塑末日審判的原型,同時流亡的猶太人也更強調自己的獨特性。)

建了「空中花園」(古代七大奇蹟之一)



畫中故事:

尼布甲尼撒發瘋了,完全不是君王樣子。雖然聖經如此記載,但有人說或許是被迫流亡的猶太人,心有不甘,所以如此嘲諷。


畫家:

19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兼畫家William Blake。他從來不認同學院派的標準,其創造根源來自想像和內心視野,所以作品人物比例、正確性本就不是他要求的東西。他為別人創作版畫,也為自己的詩集作插圖。從他的畫風可想見在當時他並不是個成功的畫家,不會有太多人欣賞他的作品,但也總算在藝術史上留下一個屬於他的位置。成名要趁早,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。


補充:前文提到的藍色城門城牆/土耳其旅行裡的藝術

https://sylvie2.blogspot.com/2019/08/blog-post_18.html

2019年8月19日

突然有話說



我自己設定的發文時間是每周二、四,以及星期天的晚上九點鐘。除了認真看待追蹤此粉絲頁的朋友們,也想逼自己勤閱讀與筆耕。

----------

在這不到六百人按讚的FB粉絲團裡,大部份都不是我現實生活裡的朋友。或許是不小心經過這兒、也可能查資料時路過、也許是朋友的朋友.....碰巧讀到和我心有所感,或是感興趣的文章,所以追蹤。我真的很感謝你們喜歡這些文字,尤其是那些相對而言冷門的內容。

坦白說,有時分享生活時,心裡些些惶恐。畢竟一開始這裡是以「藝術故事」為主,那麼,有人會想聽這些無關緊要的心情嗎?然而,真正分享藝術故事時,心裡還是小小惶恐。這些粗淺的東西,能讓入大家的眼嗎?是不是顯得賣弄?

就像照片中,今天練書法寫到的「紫」字一樣。我單純因寫這個字感到愉悅,於是分享給好朋友群組,他們如同往昔給我浮誇的讚美。但貼在「華言巧語」裡,就有些壓力了。畢竟,我在書法世界裡,才只是快滿一年的資歷,而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的世界太大了。

以前文章純粹寫在Blogger裡,寫完就了事。但在Facebook粉絲頁裡,和讀者的距離似乎近了。一個讚,或是一個分享再加幾句讚美或批評都相當容易,顧慮隨之多了。

---------

前幾天參加一個研習營,一天六小時的課,連續幾天下來腦細胞死了好多,當然收穫也非常豐盛。其中一位老師說到:藝術史學者,是人類文化、藝術的守護者,不但守護著它們,也將它們的美好與價值傳遞下去,讓大家知道世間有它們的美好。

我聽了很是感動。雖然我不是藝術史學者,但我也想要讓更多的人認識、喜歡這些東西。我想,這段話,又會是支持我繼續寫的力量吧。至於其它內容,我還是任性地繼續呢喃吧。

我知道今天不是週二、周四或週日,就突然有感嘛。

-------

謝謝你們浮誇的稱讚,讓我有分享的對象、有為我鼓勵的熱情啦啦隊。我能寫出春聯時,一定先想到你們。愛你們喔。

2019年8月18日

【土耳其】曾經威武的獅子




光是一片就讓人盯著看,那若是長達300公尺的兩面城牆呢?

讓我動心起念去伊斯坦堡「考古博物館」,大概就是這幾片磚塊了。很多時候去一個地方,待了幾小時,只要最後能有一、二個東西永遠停留在心裡,那就夠了。

----------

這原屬於古代七代奇蹟的一部份。

西元前575年,巴比倫國王下令建造城內的第八道城門。連接城門的是一條長300公尺、寬16公尺的街道。不僅城門,就連長街兩側的城牆,都裝飾著一排排獅子、龍、牛等動物浮雕。現今柏林美術館,有用原件重組起來的城門。而城牆上一塊塊的彩色動物浮雕磚塊,就散落在世界許多博物館裡。

長街主要是為宗教和軍事目的所建,例如新年裡的遊行活動即是沿著此路進行,它可說是巴比倫的凱旋大道。在王令之下,從城牆到城門,一整片深藍色上了釉般的石頭,閃耀如寶石,可想像整個建築體的華麗與氣勢。

-------

下令建造的巴比倫國王是「尼布甲尼撒二世」。他不但滅了好戰的亞述帝國,還毀了所羅門王的聖殿。

當時亞述帝國,征服敘利亞,滅了以色列,並流放以色列各支派,就連埃及法老對他也很頭痛。強盛一時的亞述,就像犲狼,無止盡地想占領其它國家。當時亞述的首都是尼尼微,也就是現今伊拉克的摩蘇爾(Mosul)。不過,它最終也在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強大下,逐漸被瓦解。

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,這個城市在2014年被IS占領後,無論是IS的摧毀還是美軍空襲,城市裡人民死的死,逃的逃,城市歷史古蹟以及重要文物都被摧毀。戰爭之下,即便是千年人類遺產,一瞬間就能被消滅殆盡。

現今,大英博物館裡有尼尼微城王宮的殘跡,多多少少能遙想這曾經強大的帝國吧。

註1: 巴比倫城門為古代七大奇蹟的地位,後來被埃及亞歷山大燈塔取代。

註2: 亞述帝國國王喜歡獅子,獵獅也是君王喜愛的活動。

2019年8月15日

中年危機



住宿的時候,大家吃不起校門口的米國雞腿便當,幾個人湊不出錢來買二手電視機。現在大家手裡幾個名牌包包,一年幾趟國外旅行,能買幾個中高價位保養品,沒大富大貴,但消費能隨心些,不再是窮學生了。

只是,窮學生時的生活沒煩惱,從期初到期末,整天笑嘻嘻。記得大家相約去夜店,緊張又興奮,彷彿去一個「大人」的地方,自己就不再是小孩子了。當時,我們並不知道在真實的大人生活裡,心並不是這麼自由自在,快樂也非絕對。


長大後的我們,聊著香港困境、台灣處境、明年大選,談到自己。國際政治難解,中年人的心境亦難疏朗。繁瑣生活、重複的工作、小至日常的人情世故,大到生老病死,以及生命裡無法預期的變故,都逐漸消磨小時候那份對全世界充滿熱情的心。


小時候期待未來,雖是未知,但卻有無限的可能,有著展翅欲飛的勇氣。中年人面對將來,卻不敢大步邁進,同樣是未知,但在普羅眾生例子裡,可想像有些是不可承受之重。小時候得好好打扮才敢進酒吧,而前些天我們即便穿著短褲也自信地走進去。只是,當我們長大,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當年所想像的大人,還質疑起自己就只能這樣?工作、生活和生命就只是如此?好友問「這是憂鬱症嗎?」另一好友回:「這是中年危機。」大夥點點頭。

學生A告訴我他考上政大,學生B告訴我他今年大學畢業。我滿心羨慕的不是他們臉上的膠原蛋白,而是有無限可能的未來。不過,好電影看到一半,下半段該是讓人更期待才是。既然人生無法倒帶,也無法快轉預知,那不妨時時想著年輕自己的那顆心吧。就算回不去了,就算眼神不再少女般清澈,笑容不再無端揚起,但以前的自己會給現在的自己一些熱情與勇氣,也給未來的自己更多可能。

中年人,加油。

2019年8月13日

我的宮廷劇禮物

   

收到這個禮物時,我正好在看《如懿傳》,好幾集都盯著周迅手上的各式圓扇,覺得好美、好優雅。送禮人和我怎麼這樣有默契啊!

他給我時,還說:「這是手工雙面繡。」雙面繡這詞我是從《延禧攻略》聽來的,這是第二次聽到,還在現實生活中。這扇子讓我從宮廷劇延伸到真實人生,好喜歡。

-----------

《如懿傳》受到劇情誇張、緊湊、大快人心,走好萊塢風格的《延禧攻略》影響,播出時好評並不如預期。我當時也耐不下性子慢慢欣賞,更不想被悲情一點一點地折磨。於是看個前幾集,再跳到最後幾集,中間補個分集劇情介紹,也算暫且完成對此劇的期待。

一年過後,離開《延禧攻略》而能心靜,我倒著看,一集又一集,然後心被繫著,於是從頭開始。真心覺得《如懿傳》細緻極了,淡淡地,但卻更走進心裡。周迅的每個眼神、每個神情、每個動作,都真切地讓人相信如懿這角色,感同身受她的愛情。她的悲,也沒想像中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而無法承受。這劇在《延禧攻略》火紅播出時上檔,實在可惜,是時不我與啊。就像習慣了好萊塢電影,歐洲電影就不那麼精彩了。

-----------

「年少情深」是支撐如懿愛情的核心,然而「原來年少情深,也能走到相看兩厭」是她未料到的。但何嚐只有她?十六、七歲相識的愛情長跑,能結為夫妻的本就不多,婚姻能白頭偕老,更不是絕對。這不僅是劇裡人生故事。

我有幾對和我一樣,相識於十六、十七歲,初戀結婚的夫妻朋友。年少確實情深、情真。一起長大的夫妻,有著無比的默契。心意相通讓生活相處平和、自在、愉悅。但若放在宮廷裡,在先君臣後夫妻,在三宮六院的背景裡,不變調太難了。

我雖然口頭上說:「如果你負我,我就讓你身敗名裂。」但水瓶座絕對是後宮爭鬥裡,最早鬥輸的。不委屈求全,本心不變下,會像意歡那樣,自己走得決絕吧。

2019年8月12日

【佛羅倫斯】不美但引人注意的女子



初看到她一定會被她的真實感震懾到,忍不住端詳,忍不住想知道她是誰。

她不美麗,骨瘦如柴地像餓了很久,衣衫襤褸地像經歷了些苦難。堅實地合掌,堅定的眼神,像堅信著什麼。她是抹大拉(Mary Magdelene)。她跟著耶穌走完最後人間歷程,看著祂在十字架上受難、死亡,看著衪被埋葬,也是第一個看到祂復活的人。

大部份藝術作品裡的抹大拉是漂亮的年輕女子,溫柔美麗。偏偏這個不美的抹大拉讓我印象最深刻。勾住心弦,駐足又駐足。我想,這也是文藝復興開始關注「人」,著墨於人的精神心靈,所激發出來的魅力吧。

Donatello的抹大拉木雕作品(The Penitent Magdalene)



雕刻家是前幾天文章分享到的Donatello, 那大衛銅像是他早期的作品,在優美之餘,已見其寫實風格。而這個抹大拉木雕,則是他晚年(年過六十)的作品,寫實程度驚人之外,其人物內心的表現亦是深刻。

右邊即是洗禮堂,抹大拉木雕曾置於此。



這個作品完成於1454年左右,是佛羅倫斯洗禮堂的訂製品。雖然它現在被收藏於圓頂博物館裡,但史料記載它確實曾被放在洗禮堂裡。

----------------

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套票非常划算,可以爬圓頂、登鐘樓、進大教堂、入洗禮堂,還可以逛非常值得一訪的圓頂博物館。唯一的小叮嚀是,夏天最好不要登圓頂,太慘烈了。


17世紀,Guido Reni 所繪的抹大拉(The Penitent Magdalene)。

2019年8月8日

慢慢來




很多年前,在台灣只有三大瑜珈教室時,我就加入會員,當時就很喜歡伸展後的通體舒暢,後來研究所課業很重,會員到期後我就不再繼續了。


一晃眼多年過後,這八個多月來,養成固定做瑜珈的習慣。肌力、核心、柔軟度都沒有年輕時好,但反倒發覺呼吸的妙處,專注力以及什麼都不想的能力也更好些。

我性子急,飯吃得快,呼吸也隨便吸一下。每次手錶跳出要我呼吸的訊息時,我心裡都嘀咕:你也太扯、太煩了吧。

------------------

本來一直以為自己沒什麼壓力,但牙醫檢查牙齒後,要我生活放輕鬆點。我摸不著頭緒,但J卻一語道破:你性子急,就不會放鬆啊。好像有點道理。

要求自己和別人準時、毛多又堅持、無法享受峇里島放空什麼也不做的行程、每趟旅行每天都是早出晚歸、平時連周末也無法睡到九點、每晚都捨不得入睡......。想把握住什麼,反而因此常批判自己無所得,什麼都不會。所以,牙醫要我生活放輕鬆,不是沒道理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學書法的日子裡,常常有學生忍不住問老師:「這個筆劃怎麼寫?」「這筆劃為什麼總寫不好?」「這筆劃有什麼技巧嗎?」即使是書法名家,寫了數十年、教了數十年,他也只是淡淡地回:「多寫就會了。」

從去年九月開始學書法,一開始常有一股不服輸的勁,現在哀莫大於心死。因為不只老師說寫久了就會,讀到一個中國書法家說某一基礎畫劃甚至要寫個幾年才能寫好,所以我也只能什麼都不想,像肚子餓了就吃飯一樣地寫字。時間未到、練習不夠,是強求不來的。

「池」字最後一筆豎方鈎,我怎麼寫都不滿意,「內圓外方」的要求好難啊。但就在上週,突然好像有那麼一回事了,雖還是不好,但離帖子裡的樣子,又近了一些。老師「寫久就會了」的話語在耳邊響起。只是真的很久。

------------------

對我這麼一個求快、怕麻煩的人來說,練瑜珈和寫書法,都是修身養性,是種慢慢來的生活態度。

2019年8月6日

【佛羅倫斯】死也要葬在一起


(羅倫佐教堂裡柯西莫的墓)

死後要能被安葬教堂裡,不是件簡單的事,尤其是愈接近祭壇的地方,更得是重量級人物才行。

而佛羅倫斯「聖羅倫佐教堂」裡的這個位置,就給了梅第奇家族的科西莫(Cosimo the Elder)。我看著教堂裡這塊被圍起來的地,想像視線穿過地板,能看到什麼?一具枯⻣?看了周圍,也不見通往地下墓室的樓梯。腦海中的一具枯骨,融入黑暗之中。



(柯西墓石棺。側邊有梅第奇家族的家徽。)

後來無意間從別的入口來到它的正下方,我和科西莫之間,相隔的就一具石棺。不敢進地下墓室的朋友,應該無法想像我對歷史人物有份「生無法見其人,也要見其墓」的心情。



(Netflix影集裡的柯西莫。)

科西莫不但是十五世紀佛羅倫斯的實際統治者,也是個熱情的藝術贊助者。我們現今能擁有如此豐富的文藝復興瑰寶,他實是功不可沒。如今佛羅倫斯的地標—聖母百花大教堂,亦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。他贊助許多藝術家,其中雕刻家Donatello甚至依他的遺囑,和他一起葬在聖羅倫佐教堂裡面。


(畫家筆下的柯西莫。)

他們倆不只是老闆與員工的關係,也是性情相合的好朋友吧。Donatello晚科西莫二年過逝,科西莫的兒子依父親遺囑將這位藝術家同樣葬在聖羅倫佐教堂(church of San Lorenzo)裡,就在科西墓石棺附近。不僅到佛羅倫斯能見到這兩個相臨的墓,十六世紀的藝術史學家Vasari亦曾記載此事。


柯西莫石棺附近是Donatello的墓。


Donatello著名作品:大衛王。









2019年8月4日

浮誇的好友們



很多年前,這幾個人就可以一起吃完早午餐,然後小逛誠品,接著喝下午茶繼續聊,聊到肚子餓,大夥再一起吃晚餐,餐後又前往營業到凌晨兩點的咖啡廳。不只女孩兒,女孩兒的另一伴也在。

很多年過後的前天,我們一起吃午餐,一起逛「理想的文具」展,興奮地像高中生。然後再一起去特賣會挑衣服,吱吱喳喳,輪流看彼此試穿,笑笑鬧鬧,又是勸敗又是為彼此省錢。最後,一群人再一起吃晚餐、逗弄小童,聊到難分難捨。

這麼多年下來,很多事不一樣了。大家工作、結婚、甚至有了小孩,生活也愈來愈不那麼純粹,但也有東西一直沒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

某天,我的大學好友送了一杯珍珠奶茶,給正困在月子中心(我的)研究所好友。她就只是出門時,想到自己曾經在月子中心的心情。然後特地繞過去,請櫃台轉交。

我在群組裡,吃味地說:「我都沒有這種令人感動的機會!傷心。」

研究所同學回:「我一拿到珍奶,馬上羨慕、妒忌妳這麼久之前就可以先認識她。」

J聽我轉述後,笑著說:「妳們就是一群浮誇的女人。」

是啊,我們總是浮誇地表現對彼此的真心與熱烈的情感。這麼多年下來,一直如此。

-------------------

浮誇地張揚或嘟囔,是種告白,對愛情如此,對友情也是。

而我們一直互相告白著。

註:照片拍攝於誠品「理想的文具展」。


2019年8月1日

【佛羅倫斯】我與大衛



有一位朋友告訴我,當她第一次站在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面前時,眼淚不知不覺地掉下來,淚水來自對美麗事物的感動。我能明白這樣的感情。站在某個作品前,不是因為藝術家多偉大,也不是因為藝術作品主題多感人,它不需要你多仔細端詳當中的筆觸、色彩,站在它面前的那剎那,心頭一熱,心裡、眼裡都滿滿的。

她告訴我時,即便我去了多趟佛羅倫斯,仍尚未前往「美術學院」看大衛。因為那是個超熱門的景點,每次經過它,門口排隊的長龍實在壯觀。直到去年回國前最後一次造訪佛羅倫斯,我終於見到他。


雲門舞集或是獅子王音樂劇的表演,在Youtube上看和現場看,有沒有差別?藝術作品,無論是雕塑或繪畫,看網路或書本照片和現場觀看,有沒有差別?我以為現場的所感所想,感性的也好,理性的也行,才是最真實的觸動。

先前一直沒前往,除了觀光客太多之外,還有裡頭最重要的就這個雕像罷了,看看它的照片或複制品,不就那麼一回事?我錯了。

--------------

【大衛王是誰】

大衛是西元前十世紀,以色列第二任國王。他的大部份記載都來自聖經。

再者,他常是藝術作品裡的主角。無論是雕塑或繪畫,許多古代大師都把他的故事當做藝術表現主題。其中包含大衛王戰勝巨人歌利亞,還有與拔示巴通姦等等。當中朂著名的就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。

那麼大衛王到底是聖經人物還是歷史人物?



白色字部份即是「大衛王朝」


【故事人物還是歷史人物】

1993發現的這個石碑,上面刻有「大衛王朝」,這是在考古學資料裡,第一次出現大衛的「真憑實據」。

有關這塊石碑的簡述:

年代:西元前九世紀

發現地點:以色列北部的但丘

發現時間:1993年

現收藏於:以色列博物館

石質:黑玄武岩

文字:古亞蘭文(耶穌時代,西伯來文與亞蘭文同時流通。舊約大都以西伯來文書寫,但也有部份是亞蘭文。)

2019年7月30日

古埃及藝術小故事




故事前小提問:左右二個獸頭,是什麼動物?

-------------------

古埃及的神明很多,常常可以看見三個一組的形態。他們通常是「聖家族」,例如冥王Osiris、其妻子Isis ,以及他們的兒子Horus。

有時候,也會是一組神明夫妻,加上一個法王做為他們的兒子。這無疑是為強調「君權神聖」,強化法老在人間至高的權位。

照片裡,中間是法老(拉美西斯三世),左右分別為Horus和Seth。在古埃及神話故事裡,Seth是Horus的親叔叔,但同時也是他的殺父仇人。他們之間爭鬥了數十年,Horus還因此失去一隻眼睛。最後他們分別管理埃及尼羅河谷以及沙漠區(加上些外邦領土)。

而這組雕像,二位神明都伸出手摸法老的王冠,這即是加冕之意。代表拉美西斯三世依神意,掌管他們的領土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後小提問:這二位神明都是人身動物頭,你認出Horus和Seth是什麼動物嗎?

Horus是鷹隼的隼。
Seth是豺狼的豺。
以後看到隼頭和豺頭就是他們了。

補充:作品是花岡岩,年代為西元前1186-1155

2019年7月29日

毒舌



前幾天和二個閨蜜去做腳的光療指甲,我選了鵝黃色和草地鮮綠色。十根腳指頭,非常夏天。

稍晚和J碰面,大家一起吃著豆花時,他低頭看了我的腳指頭一眼說:「M&M’s巧克力。」大家狂笑,評論太精闢。

今早用過早餐後,我坐在沙發上和他「上班前小聊天」,放鬆到把腳搭在前方的小桌子上。他看著我說:「不要把巧克力放在桌上。」

註:確實是巧克力的綠與黃啊!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