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19日

【2016 比利時】布魯日。聖母教堂 Onze-Lieve-Vrouwekerk VS 米開朗基羅作品



老了但還是很帥的喬治克隆尼,前些時候演了一部個人覺得很好看的「大尋寶家」。也由於這部電影,我才知道布魯日教堂裡的這件米開朗基羅作品「聖母與子」。因為相當感動戰爭時期,一群人不顧生命危險也要救出藝術品的精神,所以心裡默默決定有機會一定要來看看。

原先這作品是米開朗基羅於1504年,為義大利「西恩納教堂」所做的,但後來卻被布魯日商人買走,捐給這個聖母教堂。這也是米開朗基羅極少數存在於義大利以外的作品之一。在1944年第二次大戰時,希特勒下令搶奪歐洲各國重要的藝術品,並決心在他戰敗時,全數銷毀,做為他的陪葬品。幸好有一群美國人,進入各個危險區域探尋它們的下落,及時將這些珍貴的大師傑作搶救回來。而這個雕像,就是從奧地利一個鹽礦坑裡被救回的藝術品之一。


上圖就是它在鹽礦坑被救回的畫面



在戰爭年代裡,是藝術珍品重要?還是人命重要?這些大師作品,值得我們即使失去幾條性命,也要奮力保護的嗎?電影裡這麼說:「你可以抹去整個世代的存在,你可以燒掉他們的家,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找到回家的路。但如果歷史文化被摧毀,就代表那個時代未曾存在,再也找不回來。」好令人感動的幾句話啊!若沒有它們,人類就像被記憶消除器銷毀記憶一樣,只有空白的過去。這就是人類世界遺產的重要性吧。

對了,這個作品在被德國搶走之前,也曾被法國人帶走。在1794年,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,它被革命份子帶去巴黎。在1815年,拿破崙戰敗於滑鐵盧後,才被歸還。不然,我們現在或許要去羅浮宮見它一面才是。同時我也覺得,我們現在能看到以前的建築、藝術品,要心存感激。它們沒被火燒掉,被水湮滅,被戰爭破壞,或是下落不明,實在可貴。




這個作品完成於著名的「聖殤 Pieta」(於梵蒂岡聖彼得教堂)之後,所以你可以觀察到兩個聖母的相似處。而自從1972年,有人攻擊「聖殤」後,布魯日的這個雕像就被放在離觀者頗遠的地方,並用防彈玻璃保護著。



上圖:教堂裡還葬有十五世紀的勃艮弟公爵「勇敢查理」(力拼法蘭西國王,決心要讓勃艮弟獨立),以及他的女兒「勃艮弟瑪麗」(為保護國家不被法蘭西入侵,而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結婚。)


勃艮弟公爵和女兒的墓前,有個主題是「耶穌受難」的祭壇畫。畫家是Bernard van Orley, 當時的宮廷畫師。


教堂裡還有13、14世紀的墓,墓裡面有以耶穌為主題的彩繪。




這個教堂建於13-15世紀。它的塔有122公尺高,是布魯日最高的建築,同時也是世界第二高的磚砌塔樓。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