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11日

【遊倫敦】喝咖啡。Tomtom Coffee House(Victoria站附近)


來倫敦快半年了,但除了上次好友來找我玩,買了一杯星巴克咖啡給我之外,至今都沒好好地在裡面享受咖啡時光。明明在台灣時,走星巴克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,在這兒卻要刻意忽略它。因為J先生想要探訪當地咖啡廳,我只好看著熟悉綠色招牌,與他道別後,走向別家。而依我們喝咖啡的程度看來,相關文章大概可以成一系列吧。

倫敦的溫度自從萬聖節結束,白天的溫度大概落在12度。老實說,沒有風的時候,是很舒服的,尤其像這天,有著秋末陽光的時候。你瞧,坐在這個有一大片窗的小巧咖啡廳裡,著實享受著電影裡的美好歐洲下午。

我的左邊的櫃台

前方是咖啡廳入口


我們點的


 有陽光的時候,大家還是比較喜歡坐在戶外。



註1: 我喝完咖啡還散步到Harrods百貨逛逛,不遠不遠。註2:地

註2: Tomtom Coffee House


114 Ebury St , London, SW1W 9QD

2014年11月6日

【英倫生活小記】從倫敦塔的櫻粟花談起


兩個月前在「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」看到持續增加的陶瓷櫻粟花,紅紅的一片,在城堡裡著實顯眼好看。時序到了十一月,全數㮔完。期間,倫敦塔招募了許多義工種植花朵,而女王、王子、王妃等人也都來參與這個活動,一個紀念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年」的活動。

約末從十月中開始,BBC 新聞裡的主播、記者以及受訪賓客,胸前都別著紅紅的東西,細看一下,原來是櫻粟花胸飾。平日在市中心閒逛時,也遇過幾次身著正式服裝的紳士淑女,參加著不知什麼的聚會,同樣地,也別著櫻粟花。接著,地鐵站裡出現身著軍服的人,賣著這些紅花胸飾。後來,連路上的行人,大人小孩們,也別著這花朵。原來,「倫敦塔」是一百週年紀念活動,而每年十一月,倫敦這個城市,都用櫻粟花來紀念一次世界大戰。一個結束於1914年11月11日,死亡人數高達一千萬人的戰爭。

那天,我在「聖壂教堂Temple Church」看到有關世界大戰的展示,而大英博物館最近也有Germany: Memories of a Nation的特展。我想,都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省思吧。覺得在這樣的城市生活真好,至少讓我查了大戰的歷史,地名國名與遠因近因也不再只是考試裡的名詞了。

最後,我好想去倫敦塔啊!從第一次來倫敦時就想去,那時被高昂票價嚇到而退步。第二次,大雪紛飛,實在不適合在城堡裡遊走。這次,有櫻粟花更要去瞧瞧才是。人生只會遇到一次一百週年紀念啊!(但這個週末會下雨,也不適合。嘆)

註:照片源於此

【遊倫敦】福爾摩斯博物館,不專業的介紹


每每坐公車經過這兒,從車窗往外看,總是長長的排隊隊伍。是「福爾摩斯博物館」啊!

某個下雨的週六,我們來了,運氣很好,竟沒什麼人。先到旁邊的紀念品商店買票,即可進入221B號,福爾摩斯的家。沒記錯的話,票價十英鎊。若不想花錢,我倒覺得可以逛逛商店,超適合買紀念品或小禮物回去的。

進入小門後,即往二樓走。


二樓的其中一間房間,是臥房。其實,我和福爾摩斯很不熟。不然,整間屋子都照著書裡的描述所佈置、裝飾。書迷應該愛死這裡了。例如,他在看什麼書啊,擦什麼香水啊之類的....應該很有回響才是。(左邊那是枕頭,看得出來吧,呵)


床的對面。
牆上照片裡的人物,我一個都不認識。冏。


不熟歸不熟,還蠻好拍照的。至少背景相當特別,不是嗎?


二樓的另一個房間是客廳。桌上有福爾摩斯的煙斗、放大鏡等物,你可以拿起來拍照。這個爐火是真的火哦,暖暖的,好舒服。


福爾摩斯就是坐在這兒。


對面有一把小提琴。本來也要拿它來拍照的,但被J先生阻止......他說,太誇張了。


據說,要來找福爾摩斯的顧客會坐在這兒,和大偵探談案子(福爾摩斯就坐在前方爐火旁的椅子上)。



客廳靠窗的一角。往外看就是「貝克街Baker Street」。


客廳一角還有一個公事包。
這應該是華生醫生的(?!)



三樓也有兩個房間,格局和二樓一模一樣。


三樓A房間一角。

三樓A房間一角。

其實,館方有發一張介紹小冊,但我興致不大,剛本沒拿起來看。


三樓B房間。


三樓B房間。
據說這是一本大家都知道的書,𥚃面放了隻槍的書。可見我和他有多不熟啊!



終於到四樓了。其中一間房,有三個真人大小的人像。
其一是下圖,關在牢房裡。


其二是他。

最後是他,倒在地上。
這三個人,我都不認識。


四樓的另一個房間,一樣是人像。
福爾摩斯出現了。


他的對面是華生。

兩人中間還有一個在棺木裡的女人。像是從精神病院出來的人似的。


唉唷,不認識啦!
(每個人像附近都有小介紹,說他是哪一個故事的人物。)


又是誰?

我總算認識一個了, Professor Moriarty. 只是,認識他也不是從「柯南道爾」的福爾摩斯全集來的,而是從《最後一個福爾摩斯故事》這本番外篇。


下面這本我讀過精簡版。唯一一本和全集有關的故事。


四樓很小一間,是廁所。不好意思,我不想和馬桶合照,所以沒有照片。再上去有個更小的閣樓,是放行李的儲藏間。



超級弱地走完拍完,出來後當然要和門牌一起拍照囉。


也不能錯過和他合照。(他是收票的工作人員)


接著,就是到商店逛逛。有很多有趣的小物,也很精緻。



這間商店不小,換言之,東西不算少。如果剛好在地鐵 Baker Street 站附近,真的可以過來看看,不用付門票。




我最想買的是這隻偵探熊。



介紹完畢。

我和他這麼不熟,怎會來這個博物館呢?主要原因是,這天是慶祝J先生的生日,他提議的景點,當然沒有二話囉。再者,總要逛遍倫敦重要景點,才不浪費在這兒生活的機會嘛。

若你是福爾摩斯迷,當然不能錯過它。若覺得十英鎊,是還可以接受的價格,那來感受感受,也不錯。不然,就看看網路上分享的照片,或是去商店看看囉。

官方網站 http://www.sherlock-holmes.co.uk/

2014年11月3日

【英倫生活小記】聯合國維安部隊?哼!

昨晚看了一部電影「追密者:失控正義The WhistleBlower」。聯合國在波士尼亞的維安部隊與當地警察,上上下下裡裡外外,一起在人口販賣產業裡分一杯羹,不但性侵少女,還協助這個產業,進而從中獲利。有外交豁免權的他們,本該保護人民,但確是惡魔。說「維安」,令人想吐啊。

令人悲傷的是,這是個真實故事。覺得沒有正義的是,事件被報出來後,相關人員也只是回到原來國家,並沒有受到法律制裁,甚至有人升了官。心裡覺得沉重的是,這個聯合國委外的契約承包公司DynCorp,依然繼續負責伊拉克、阿富汗的重建。蠢的我,以為聯合國維安部隊是正義的化身,原來人性在失序的國家裡,如此不堪。原來發戰爭財,不是只有蓋蓋房子、製造武器,女子與小孩的人口販賣,是個篷勃發展的產業。真的超不爽。


生活在自由安定國家的我們,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。

【英倫假貴婦真購物】Paul Smith袖扣與打字課的回憶


有過打字機年代的朋友,對這按鍵一定感到親切吧!五指按壓下的手感以及敲出來的聲音,真令人懷念。

當年,直系學長姐大都會留下打字機給二年級有「打字必修課」的學弟妺,是傳承,是種照顧。拿到這玩意的心情頗為興奮,新鮮極了。然而要把「英打」練好的唯一途徑是不斷地練習,於是許多夜晚我們就在宿舍地下室裡,敲打著一個字都不能錯的作業(因為聲音不小,宿舍在地下室闢出一區讓二年級生打作業)。看著長長的篇章,一開始都輕鬆以對,想像手指如同彈鋼琴般的舞動,反正錯了就換上一張紙。但當印上的字母愈接近紙張末端時,就開始緊張起來了。深怕一指的衝動,廢了一張的努力。於是小心翼翼,甚至一指神功都出現,一字一眼的細細對照。然而,這種要練就出完全憑指感的功力,愈是小心愈容易出錯。很多時候,就在最後一行裡某一個字,錯了。只能咒罵一聲,然後認命地重換上一張紙。

我打從心裡感激有過這段生活,是可以說嘴的有趣記憶啊!還有倉頡課也是,讓現在使用倉頡輸入法的我,一整個驕傲。(是說,就只是中文輸入法而己,打得出字就好了,有什麼了不起?)


好囉,回到主題。我們逛街時走進Paul Smith,原本是想看看有什麼好貨,等到聖誕折扣時再來買,是探路來著。但看到這別緻的打字機按鍵型䄂扣,就出手了。純粹怕真要買時,字母己經不齊全,無法湊出一對。後來想想,我很笨,應該要隔天自己偷偷來買,白白錯過可以當聖誔禮物的機會。


2014年10月31日

【遊倫敦。博物館】牢房塗鴉(倫敦博物館 Musueum of London)



這是一個倫敦十八世紀牢房的木牆,我本不以為意地走進瞧瞧,看看死囚為了打發時間在牆上的刻字。才看了幾個人的名字,就覺得不舒服。可能因為這類密閉空間,就像個真囚房一樣吧,有股壓迫感。再想像一下,當時犯人被關在這兒的情形,刻字時的心情.......總之,沒兩分鐘我就出來了。

註:地點在「倫敦博物館 Museum of London」。它有系統地介紹了從史前時代到披頭四時期的倫敦,我滿推薦這個博物館的(免費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