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到台大圖書館調閱一本1922出版的書,由於年代久遠,是本難覓之作,所以圖書館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它交給我,並且要我到特定專區閱讀。在這特區有館方人員準備好的鉛筆(因為其它類型的筆不能出現在此書周圍)以及替代3M便利貼的長條紙,方便你在所須要的頁面上做記號。這個小空間就在館員的正前方,我想這也方便他們監看我們是否有私自拍照,或者做出有害書籍的舉動吧。除此之外,館方列了許多善待此書的規定,例如要好好地將它平放在桌面,翻頁時要輕輕地從頁角翻起......我想愛書、惜書的極至就差不多如此吧。
因為調閱此書前要先填寫表格,拿到它時要正襟危坐並受到監控地閱讀,讓我整個情緒也興奮起來,好像手持的不只是本書,而是珍貴的寶物似的。要影印時,館員得再三確認書籍狀況,如1850年前出版的不能印、書況不好的不能印、線裝的不能印.....等,當時還蠻緊張的,如果不能印的話,我豈不是得天天到台大,天天調閱,耗時耗力地在那與它抗戰?幸好,一切算是順利。
興奮的原因還有另一個。因為此書是我要研究的畫家的重要理論著作,裡面有他對當時法國畫壇的批評,有他對現代藝術的看法,有他寫給友人的信件,第一次感覺可以這麼接近他,原來所謂第一手資料的魅力就在這裡。突然了解曾老師為何會要求學生去找出畫家的日記、筆記等資料了。之前曾老師也提到參觀羅浮宮時,不只可以看展覧廳的作品,只要填些資料,館方就會引領你到某室,拿出你想看的畫家素描作品到你面前,他們謹慎嚴肅地對待作品,因此你就像貴賓一樣地被招待。我想,這鐵定比看一本珍本來得令人感到掁憾啊!
唸藝術史很辛苦,尤其是西美史,文獻與畫作都不容易得到、看到。此外,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,一直以為應該就像讀《藝術的故事》一樣有趣。後來漸漸發現,原來藝術家生平、流派特徵、個人風格等都只是這領域的背景知識。你不知道的、還不熟的,請自己補足,所上是不教這些東西,但又要你具備的。不過,辛苦歸辛苦,美的事物總令人感到心靈上深深的滿足。在研究的過程中,隨著更了解這個畫家、這個時代、這張作品,喜悅總是會冒出的(前提是得暫時忘了報告或論文的壓力)。很佩服教授們能傾注所有的精力在這學術領域裡,真的敬佩,哪像我還寫部落格,看電視,看電影......。
唸了藝術史後,本來就對歐洲心心唸唸的我,更是一天到晚想著她。雖說當初是為了一段話而走入這個領域,「若說有哪門研究領域單憑閱讀本身是無法精通的,那一定是藝術史了。」可是,油價一直漲、歐元一直漲,旅遊變得好貴,不過,我還是會前進的。因為藝術史折磨我的同時,也豐富了我的生活,甚至築起了一個夢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