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1日

一點小感觸




某次和朋友聊天,他說:「畫裡這個東西代表什麼,畫家在當中傳達什麼意義,可能都只是後人的加油添醋與自說自話。」

這樣的說法讓我有點難過。當然,後人有可能在立論基礎不足之下,或是全憑感覺地做出不當的敘述。但是,這樣的話語抹殺了不只是藝術,還有文學、文化等數百年學術上的努力,以及累積下來的成果。只因我們不能求證當事者。

倘若這世界只看重計算機的數據,只信可量化的學科,那麼人類世界會是怎樣?不用可惜阿富汗被炸掉的大佛,也不用感激在戰爭期間,努力保護人類遺產的人,因為根本不重要。它們之所以有意義,在於學者對它們的敘述,以及在時空裡給它們的文化定位。但都是加油添醋的話,炸掉吧。


每每寫完藝術小故事時,都會問J:這樣敘述平易近人、好閱讀嗎?目的只希望它們能更貼近一般大眾,而不是高調地掛在那兒。雖然這類題材和其它風花雪月文章相比,閱讀人數不多。但一直期盼能繼續寫下去,一方面讓自己即使畢業後還能與它接近,另一方面希望藉微小的力量,讓多點人對這看似高不可攀、很有距離,稱之為「藝術」的東西感興趣。現在看來,對一些人來說,懷疑的仍舊懷疑,不愛的仍不愛。這樣的心情,有點像偶像被罵吧?

我是做自己的水瓶座。只能說,不愛的,甚至嗤之以鼻的,那就關掉貼文,改天再來瞧瞧其它的吧。

註:畫作是19世紀末,挪威畫家「孟克 Edvard Munch」的《吶喊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