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27日

飛揚跋扈的心


我家附近有個名叫「尋夢園地」的廣場,就在板橋繁忙的文化路旁。它隱匿地很好,一排排的樹木、一簇簇的花朵隔絕了外面的城市,築起了一個尋夢園。它在夜晚時會打上夜燈,我和Changhsin曾在那兒的一大塊草地上打羽毛球,或坐著長椅上,看著頭髮斑白的老年人散步著;看著年輕爸媽滿足地陪小孩盪著鞦韆;看著年輕人興高采烈地玩著飛盤;看著情侶笑嘻嘻地聊著;看著小朋友興奮地追逐著......它坐落在城市之中,但給人城市外的舒服與閒適。最近,我會在不到八點的早上來到尋夢園,坐在鞦韆上看著閒書。少了夜晚的熱鬧,多了早晨的寧靜,偶爾幾隻小鳥地上跳躍著;有時老爺爺老奶奶帶著孫兒來這蘯幾下鞦韆;偶爾提早出門的上班族在長椅上看著報紙;有時......而我,閱讀著吸引人的書,偶爾看著藍天,看著灑著草地上的光影,用微笑和一樣在享受美好早晨的陌生人打招呼......約九點,一個該開始啟動忙碌生活的時間,我滿足地離開,充滿力氣地迎向它。


小學的下課時間是十分鐘,以現在的時間觀來看這十分鐘:論文資料龐雜,隨便翻個幾頁書就用完十分鐘;出門聚個餐,光走到捷運站就花個十分鐘;到銀行辦事,等候的時間就不只十分鐘;出門買個午餐,不只要十分鐘;洗個衣服,從丟進洗衣機,到晾到陽台,到收進屋折壘好,撇去太陽照射時間,光手動所耗的時間也不只十分鐘......有太多的事情,不是十分鐘能完成的。然而,記憶裡的小學下課時間,可以做好多事情。衝到福利窗口買點心、蹾在地上看男生打彈珠、跑到桃花心木園玩遊戲、蘯幾下鞦韆、溜幾下滑梯......十分鐘很夠了,夠到累積許多美好的回憶。當時的十分鐘,與現在尋夢園地的一小時,心有著相似的自由。小時候的心是完完全的自由,長大後的心常常被束縳、被形役。因為,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。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 於是我得找一片淨土,找一片刻時間清空佔據我心的閒事,擬構出好時節,即使是一小時的好時節。


我常常為了有形的、無形的、直接的、間接的利,為了經濟、為了生活、為了成就而忙碌著。常常「忙」變成「盲」,又變成「茫」;常常忘了檢視自己的初衷;常常忘了幸福快樂與否的關鍵在於「心」。杜甫讚李白「縱酒狂歌空度日,飛揚跋扈為誰雄?」我希望能看清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皆為利往。」;希望能飛揚跋扈只為自己的心;希望在不得不忙碌的生命裡,始終有份蕭灑與跋扈。

2008年10月15日

值得一記:我親愛的朋友


認識近十五年的好友 Carine 結婚了,在十月十號那天正式成為杜太太。那天坐在來賓席的我,聽著他們說「我願意」時,眼角不禁泛著淚光。我細細想著感動的因素:在過去的十五年裡,我們參與著彼此生命裡的故事,而那天,我看著她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看著他牽著她的手,在帶上戒指的那一刻,互許永恆的承諾,這是她生命裡重要的一刻啊!

上周末布太太的小寶寶終於在他們夫妻左盼右盼裡,來到這個世界了。我實在好想看看這個混血的小美女喔。他們夫妻都是充滿快樂氛圍、瘋瘋的天平座,這個也是天平的寶寶在爸媽個性的薰陶下,一定更是個個性迷人的小佳人。

上周五和大學好友齊慶生。平常大家就會一起吃吃喝喝,遇到彼此生日時吃得更有名目。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,大家會慶祝彼此的生日,不只是吃大餐,還有大家精心準備的禮物。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,特地去逛街,邊逛邊想他會喜歡什麼、會需要什麼。買好後,期待慶生會的到來,期盼看到他拆禮物的樣子,在那一剎那露出驚訝、滿足或是會心的笑容。

藝研所的同學很有默契地會在星期二一起吃午餐。上一次,大家吃著吃著,開始聊起霍爾班的名畫《使節》。從它的時代背景、人物身份,再到畫面中各個擺飾的象徵意義,甚至拿起列印下來的圖,斜看橫看那個骷顱頭。然後聊現代主義、現代性,聊著新舊論戰......。突然發現這樣的關係好可貴啊!同樣熱愛藝術,有著可以談論、延伸的藝術話題,以前我羨慕古人可以聊詩詞,現在我覺得自己幸福,能認識這樣一群可愛的朋友。雖然未來大家不一定會在藝術相關領域,但我們因藝術而結緣,希望它永遠是聯繫彼此的橋梁。

2008年10月2日

果汁首部曲

先挑了幾種簡單的,現在可買的到的水果來試試。另有些食譜的材料有些麻煩,所以先跳過去。話又說回來,根據下述的食譜,除了缺水果外,家裡沒有糖,也不知道去哪兒弄出「薄綿布」?另外還要記得製作冰塊。


之前看到網友藉著這部機器弄出「肉鬆」,簡直是神奇啊!先希望我的果汁順利產出囉。

----------

柳橙蘋果汁


1/4 杯冷水

兩顆柳橙-去皮、剖成兩半

一顆蘋果-去核、切成八塊

自由添加1/2 杯的冰塊

鳳梨汁


二杯半的鳳梨

一茶匙糖

一杯冰塊

鳳梨切塊的大小要小於2.5平方公方,將它們放置罐子底部,朝向刀口。

蘋果汁


1/3 杯冷水

四顆蘋果-去核,各切成八塊

打好要倒入杯子前,要用二層薄棉布來過濾。之後放進冰箱至少五分鐘。

奇異果葡萄汁


二杯葡萄

一杯奇異果-去皮

自由添加1/2杯的冰塊

疏果人生之前言

Changhisn 買了一台貴貴的調理機 Blendtec,在這之前我也幻想著有台什麼都能打的的超強果汁機,想著只要把蔬菜、水果通通丟進去,幾分鐘後,美味飲料下肚後,就有健康的身體了。昨天從美國空運來的機器到家,看著它附上的食譜,心裡出現一個嘀咕聲「好複雜啊」!對我來說,能叫出名字的蔬菜、水果很少,就像所有的花都叫花,所有的鳥都叫鳥一樣。因此,為了要喝健康的蔬果汁,第一步就是要認識它們。我一向有研究精神,所以邊研究邊貼上、打上資料。我想,或許有人和我一樣,那麼也可以參考一下我的資料。有空的話,我會翻譯一下食譜,給大家參考。雖然這是台很強的機器,但目前我先把重心放在水果,接下來是蔬果,然後才是其它食物。希望我能馴服這台機器囉。
-----------
我看到什麼水果就買什麼水果,完全忽略它們的季節,現在為了「健康地」吃,只好乖乖記下它們的產期。

秋天的水果:九月至十一月 

鳳梨 6-9 月、 葡萄 7-10 月、蘋果 10-4 月 、梨子 7-10 月、
文旦 8-10 月 、 橘子 9-2 月 、柳橙 11-12月、楊桃 6-12 月、葡萄柚 10-11 月

冬天的水果:十二月至二月
橘子 (9-2 月 ) 、 柳橙 11-12月 、 楊桃 6-12 月 、檸檬 12-2 月 、 草莓 2-4 月、 楊桃 1-4月、鳳梨 1-2月、 蘋果 10-4 月


春天的水果:三月至五月
楊桃 1-4月 、草莓 2-4 月 、柳橙 3-4 月、 蘋果 10-4 月 、葡萄白柚 3-7 月、櫻桃 4-5 月、 桃子 5-8、 蕃茄 4-10 月 、蘋果 10-4 月


夏天的水果:六月至八月 

櫻桃 6 -7月 、梅子 5-7 月 、杏桃 6-8 月 、李子 6-7 月 、鳳梨 6-9 月、葡萄 7-10月 、 梨子 7-10 月 、蕃茄 4-10 月 、文旦 8-10 月、

----------

水果的好處:
  1. 葡萄:益氣補血、除煩解渴、健胃利尿。葡萄含有強抗氧化物質,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壞膽固醇)、減輕動脈硬化、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、改善老年性癡呆等有一定作用。富含維生素K和C。
  2. 蘋果:生津和脾、澀腸止瀉。對於消化不良、便秘、輕度腹瀉有效。
  3. 梨:清熱、平喘、化痰。可用於防治咳嗽、失聲、咽喉疼痛等症狀。
  4. 番茄、西瓜:其番茄紅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,能阻止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毒性作用,對胃腸道、肺、前列腺等多種腫瘤有預防作用。
------
個人覺得,水果是好物,所以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的話,就多吃水果。要記得它們的功用,實在累人,所以先打到這裡了。

2008年9月14日

努力吧,我的論文。


轉眼間就九月中了,接下來會是忙碌的日子,還有二堂莫名其妙的課要修,還有將會壓在心裡長達一年至一年半的論文。與它愈接近,就愈能體會到Changhsin、美美燕與雀等人的煎熬,也愈讚賞他們。不過和我們相比,還是有人是更慘的。聽說台大的藝研所,修業直接訂為四年,要寫論文就是四年後。然後他們有超嚴格的學科考試,一不過就直接不用唸了。此外,他們的傅教授更是狠,曾有一位畢業校友,還會夢到他而嚇醒。我和幾位同學,在剛入學時還說一定要去修他在中美組開的課,一學期過後,我們說應該要去旁聽他的課了,再一學期過後,大家選擇性地失憶。台大的課很重,據說真能畢業的,應該只有一半的人。聽聽他們,再看看我們,我想,我們還是可以笑一下的,不用看著唸工、唸商、唸教學的早早拿到學位而在那兒生悶氣。

我自目地選擇法國藝術家來做論文題目,這讓我一有英文資料就像是如獲至寶似的。有一天在誠品架上看到一堆霍加斯的英文書(霍加斯是我同學的論文題目),心裡超懊的。我幹嘛不選一個英國或美國藝術家啊,再不然也選個超大人物來寫嘛!我就是被心心念念的法國給制約了,想藉寫論文的機會,逼自己看法文;想藉寫論文的機會,再去巴黎(美其名是找資料,實際是再看看巴黎)。

昨晚Changhisn說明年三或四月一起去巴黎,這暫且就當作我努力的動力吧!另外,最近讀到一位專研法國十九世紀藝術的法國教授文章,我暗想說不定我和他在未來還有緣份,說不定我會在他的門下繼續研究,這也成了繼續努力的動力。還有,最近讀了一本日本學者有關中世紀的著作,超佩服他如此博學地旁徵引博;看到電視藝術專題節目裡的學者,超佩服他能如此淘淘不絕地解析畫作。這樣的涵養,起碼要有二十年的辛勤耕耘吧。我不禁幻想自己將來也是這個樣子,這也是我努力的動力。對了,接連要去聽Linkin Park與劉德華的演唱, 然後去欣賞太陽劇團的表演,這都是每個月慰勞自己的精彩節目。所以,努力吧!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築夢,憑藉著前方飄來的片段美景,向前。


2008年9月4日

生小孩是女人的宿命


前二年周遭有伴的女性友人,一個接一個地走入禮堂,紅包像是不用放錢似地,一個一個離開。接著,陸陸續續地聽到她們懷孕、生了小孩的消息。再不然就是努力求子、身心受煎熬的心路歷程。生小孩是女人的權利?責任?是上天的禮物還是不可違的宿命?

國中同學聚會時,一位好友曾有些感嘆地說:「我們班的男生都唸到博士了,而女生結了婚,生了小孩,學歷就停在那裡了。可是我們和他們一樣甚至比他們優秀啊!」還有位朋友,已經申請好美國博士班,但卻意外懷孕,於是陷於去與不去的兩難。雖然還是丟下剛出生的寶寶到美國,但遠遠一方有著割捨不下的小人兒,要拿到學位就要有更堅定的心。大學畢業前,一位教授語重心長地說:「你們當中若是有人到現在沒有男朋友的,那就不要去唸研究所。」後來在研究所裡看到幾位女教授,都是孤家寡人地為學術奉獻。女人啊!妳到底要為自己而飛,還是要為另一伴以及另一個流著你身體血液的人付出所有呢?

女人擔負著孕育下一代的責任,最狠的是「孕育」竟然有期限。於是很多的計劃不得不因此而被打斷,甚至是中止。雖說有得有失,但在看著自己身旁的伴,以及眼前可愛的孩子時,難免會有些遺憾。我曾白目地問那我本來打定主義不生孩子的小阿姨:「如果回到當初,你還會選擇生下她嗎?」她白了我一眼說:「不要問我這個問題。」這幾年她全心地陪著小孩成長,偶而會和姨丈一起幻想,如果沒有小孩的話,現在兩人會在哪兒?我想,她將壓下許多的渴望,因為她做了這個選擇。

現代的女人可獲得的比以前多太多,但「孕育期限」卻是永遠束縳著女人。所以,我們常聽到一些有錢、有事業的女人不斷求子的辛酸故事,她們想要讓人生更「圓滿」而努力著。所以,我們聽到公婆對媳婦的施壓,聽到女人求神拜佛、看中西醫、吃藥、打針,為了讓婚姻更「圓滿」而努力著。但唯有小孩能將缺口填補,成就「圓滿」?一位辛苦求子的朋友說:「人生到了某一階段時候,當媽媽就是讓人生劃下完美的句點。」好重的一段話啊,它突然打了我一巴掌,像是警告我永遠不會有完美人生似的。但是有小孩是否就等於擁有圓滿與幸福呢?前陣子二妺的工作出了點問題,娘親擔心地和我說:「她結了婚,有了孩子,命好。......」我突然被嚇到,原來「結婚生子」才是評價一個人幸福與否的要素,學識、夢想、自由什麼都不是。對傳統觀念而言,小孩是幸福的根源。對現代女性而言,從自己肚子裡孕育出的生命,成就了自己。於是我漸漸成了不幸福也沒有成就的人。

我聽夠了有小孩,生命才完整,婚姻才幸福的話。有沒有其它的勸詞呢?美女說她希望有個一半像她,一半像他的小孩,這很美。
葉歡有首歌是這樣的:
「輕輕擁你在懷中突然有個念頭
和你有個Baby 那有多快樂
眉毛像你 眼睛像我 鼻子像你 嘴唇像我
再讓他擁有我的深情 你的溫柔
男孩像你 女孩像我 身材像你 氣質像我......]
我喜歡這個理由。但它的影響力沒有大到要我拿現在擁有的去換取。

我很認真、用力地過生活,我能想像也完全清楚小孩會帶來的改變。明明知道那是個責任、沈重的責任,那沒有足夠理由的話,何必一定要擔負呢?我知道我一定會失去很多優質生活不可少的東西,那沒有足夠理由的話,何必一定要失去它們呢?說實在的,生命是否要有小孩才完整,我目前不知道。但孩子讓婚姻完整、幸福,根本是亂七八糟的鬼話。倘若兩人的感情夠穩定、夠成熟,怎會須要一個孩子做為之間的橋樑或是潤滑劑呢?

只是,有一天我讀到一個為人父,描述著女兒帶給他的喜悅。這是我認為該用一切去換取一個女娃兒的「唯一」理由-不能剝奪另一伴有女的喜悅。於是我又落入女人的宿命了。

2008年8月11日

七夕與花


因為和 Changhsin 有自己的節日,所以對情人節的興致向來缺缺。其中西洋情人節不像中國中夕,至少有個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聚,根本談不上任何節日意義,我們更是不把它放在心裡。至於七夕,雖然也沒有慶祝,但因為它有個故事,讓我覺得這一天有一點不一樣。在小時的記憶裡,媽媽會在黃昏時的門口攞張小桌子,桌上放些胭脂水粉、香帕、小花等供品來拜拜。媽媽說這些東西是要讓織女能打扮美美地和牛郎見面,於是我真心地希望她能有個美麗的約會。七夕這天通常會下個小雨,媽媽說這是牛郎織女在一年的重逢裡留下的眼淚,於是我也感染一些淡淡的悲傷,心裡順便罵了一下玉皇大帝。後來,雖然每年到了農歷七月,報章媒體總不斷提醒七夕的到來,但在我離開家,再也沒看過這樣的拜拜後,七夕反而離我愈來愈遠。當年沒有情人的我,七夕是個佳節;如今有情人的我,七夕是個平凡的日子。

今年七夕,Changhsin 下班後帶了一朵花給我,因為我早已忘記這日子,所以這是個驚喜。離上次他送我花的時間約有十年了吧,我自己也只有在第一次幫他過生日時送過一束花給他,「花」似乎不是我們之間的催情物。不過,我們倒是喜歡在屋裡放上一瓶花,讓花是生活一景,而不是傳情物。

話又說回來,照理說女人和花的關係應該很密切才是,這從台新玫瑰卡的暢銷就可以知道。追遡我最早收到花的時間,遠落在我國中時期。我媽總說那時期的我最美,我認為最清純是當然的,最美那倒不一定,我想那是我和我娘同住的最後幾年,她記憶裡完全屬於她的大女兒當然最美。那個時候收到的花,都帶著追求之意。可能有點認識你而喜歡你,也有那種純粹看你外表而來的追求,送的人表達了自己的情意,收的人藉這花像是衝人氣似的衝到第一位。到了文藻後,有校際間的「花語寄情」,這時候不用像國中時期躲著老師的視線,而能理直氣狀地、驕傲地接下花朵。有來自朋友的問侯,有我當時不知的深情等待,全都化成拿在手上、走在校園裡的神奇魔杖,一根讓自己變成公主的魔杖。另有一次,一位朋友到高雄車站接我,在來來往往的旅客面前,從他手中接過一大束紅玫瑰,我的驚訝與嬌羞混雜,而他卻一副若無其事樣的送我回宿舍。他可能認為「是時侯了」,而我卻因這表態而收斂起日後對他的笑容。不過他的花確確實實滿足了唯有女人才能得到愉悅體驗,無論是在當下還是現在。接著畢業公演時,理所當然要收到花,這幸好有國中好友相挺。而畢業典禮時是一次收到最多花束的時侯,雖然事前曾擔心場面會有點難看,幸好學妺們很識大體。這種該收到花的場合,考驗人氣、人緣與識人的廣泛度,當初沒廣泛交友,真的感謝朋友的義氣。

追溯我與花的記憶好像就到這兒了。到大學後就斷了這種機會,一來「名花有主」的味道太重,也沒遇到道德意識漙弱,硬要來個鮮花攻勢奪人女友的多金男,二來沒公演等表演性質活動,也沒參加畢業典禮,三來和情人與朋友間沒有互相送花的習慣。於是,接下來就沒有收到花的機會了。

我記得我那唯一一次為 Changhsin 挑選花朵時的情形。從進花店的那一刻,就從一桶桶各式的花群裡尋覓,在老闆適時的花語解說下,終於挑出盛開地、剛開的、含苞的,然後盯著老闆做包裝,好像一不小心折損的不只是嬌弱的花朵,還有隱藏在花朵間的情份。最後遞出去的不只是原來桶子上的花。我覺得,花不具有謙虛的特質,它須要「被看見」,被愈多人看見會愈美。所以它出現在公演、畢典裡,向大家證實你的優秀表現; 所以它能傳情,告訴眾人「你(妳)是我的」。男人也好,女人也好,收到花時,不只收到花,還收到情意。另外還有隨著花朵而來的「注視」,來自他人的羨慕眼光。

2008年7月24日

十三周年紀念日


上個周末和 Changhsin 過十三周年紀念日。我的外表看起來沒有實際年齡大,可是只要談到我的愛情長跑的年資就破功了。在一起十三年,的確不算短的日子,我自己都忍不住驕傲起來了。不過,比「年資」更為驕傲的是,我們的感情一直都很好,隨著歲月的增加,愈了解彼此,愈看重對方,能遇到能自己這麼契合的人,真是件最最幸福的事。

那天早上 Changhsin 提議去故宮看畢沙羅的畫,可我想陪他看他想看的電影「黑暗騎士」。到了電影院,天啊!人也未免太多了吧,我討厭人多的時候。在售票小姐和我們說:「現在的位置都很邊邊」時,我們就決定離開了。天氣一熱,我就煩躁(這要謝謝 Changhisn 的百搬牽讓,讓我可以一直保有壞脾氣),於是到附近的真善美戲院看「曾經,愛是唯一」。果然,欣賞非好萊塢電影的人少太多了,大概只有不到二十個的觀眾吧,所以似乎不該挑剔戲院的設備!電影還不錯,看完一場電影,就像聽完一場演唱會一樣滿足。中午到我最愛的元氣壽司店,有幸福的感覺。接著到東區的「老咖啡」看書,我喜歡這樣的下午。傍晚到信義商圈走走,看看美麗的東西,心情也會很好。

晚上則是 Changhsin 給我的驚喜。他訂了 Brown Sugar 爵士餐廳。在台北住了這麼多年,一直沒去過,實在有點小遜。記得幾年前和美女都已經進去了,但一個位置也沒有,我實在不習慣拿杯酒在後方走來走去,像是找位置,又像是在夜生活裡找個帥氣陌生人攀談似的。我們於是離開,到附近另一家忘了叫什麼名字的夜店,不過氣氛就沒有 Brown Sugar 好了。這晚因為 Changhsin 先訂好位置了,所以我們很輕鬆地入坐。九點半時才會有樂團的表演,所以前二個小時,我們可以一邊享用晚餐,一邊聊天。餐點還好,但氣氛佳,有種很輕鬆的氛圍。到了九點半時,燈光變得更暗,開始閃一些夜店裡會到處轉的無數小光點,我們點了兩杯馬丁尼,欣賞現場演奏的爵士樂。一切都很美好,唯一的缺點是,餐廳九點半開始全面開放吸煙。

這一天的重點是:兩人愉快地在一起。但因為我們每一天都愉快地在一起,所以這天就和平常一樣,這是我們的幸福。
更多的照片

2008年7月14日

全美語幼兒園???

一個朋友前幾天提到,僅管小孩現在才五個月大,她就想著未來要將他送到全美語的幼稚園。我想我的眉頭一定不自覺地皺起了,不過那畢竟是為人母的期朌,我也不便說什麼。回來後,愈想愈有非得一吐為快之感。

如果是我的小孩,對於有教美語的幼兒園,我都會考慮再三,若是全美語的幼稚園,就算是付錢給我要我的小孩去上,我也會拒決。理由很簡單:中文都說不好,學什麼英文!!!中文背後的思想意義,遠遠勝過英文這個語言工具,為什麼這麼多父母親要捨本逐末呢?以前無論是教英文或教法文的老師,不斷地強調要以「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」,短短八字,道出其中的哲理。對小孩來說,姑且不論他能了解多深的思想意涵,但我會要他學好中文,因為它是開啟這浩瀚中學的鑰匙。我希望他在文字的潛移默化中,有著儒家的謙遜與涵養、老莊的豁達、蘇軾的瀟灑、曹植的才氣......

至於英文呢?既然是工具,那麼就不急。我認為除非父母兩人是中西的結合,那麼小孩學的不僅只是兩種語言,而是藉著與爸媽的相處去了解中西文化。在這種條件下,語言才會排除「工具」的標籤。或許有爸媽會認為:是工具又怎樣?我就是要小孩英文強,增加他的優勢,中學是個屁啊!如果認為「中學是個屁」,那就算了,這是價值觀的差異,誰也無法改變誰。那麼如果是希望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話,說真的,先跑的人,不見得真會跑在前端,也不見得會跑得穩,跑得快樂。

我遇到很多學生,剛來的時候,爸媽都說幼稚園時就在哪兒上英文、小一時在哪兒哪兒上......這樣算算至少也學了四、五年,結果程度和我那些只學二年的學生差不多,大多時候還比不上。程度的高低,我覺得一點都不重要,只要態度正確,什麼時候要學,都可以把它學好。糟的是整個學英文的興趣都被打散,這比較難救。我再拿 Changhsin 的例子來說(不好意思喔,借我當例子一下),他在學校時英文並沒有特別的表現,反正全班都混,不太認真。有一天,他突然想到(我的感覺真的是突然,沒有前因)於是開始全心全意地每天與英文在一起,小說、電影、報紙、網路、雜誌.....,甚至出門搭車他都不放過地聽有聲書、聽BBC新聞。然後有一天,他 IELTS 考了高級分;有一天,多益考了近滿分;有一天, 有人問他從哪兒留學回來?......成果突然出現在眼前。

再者,若是為小孩好,希望他的課業順利,那麼更應該強化他的中文啊!現在的國、高中生(這裡指的是成績好的學生),英文成績高於中文太多了。我曾和一位家長說:中文是決勝負的關鍵,如果您沒有金錢考量的話,讓小孩去上中文課吧!這位家長把我的話聽進去了,一直很感謝我。大家都忘了「中文」也是種語言,不像數理是弄清某個觀念,它可是須要長時間的培養,才會有好造詣。我碰過一個補習班,特地開免費的中文課程,結果上的人意願低落,就連家長也質疑花這時間的必要性。很奇怪,事實在眼前,大家卻被自己的意識或者崇洋媚外的心態給蒙蔽了。(我不是鼓勵要去補中文,雖然我覺得開一間中文補習班,在未來一定會很賺。這是因為大部份人忽略中文的培養。)

有一位小孩的爸媽、爺奶、叔伯阿姨、爸媽朋友...都喚他的洋名。家人又沒有西方人,又不住國外,我好奇地問為什麼不叫中文名字?因為帶他的保姆不會中文,所以就叫他英文名字,大家也就跟著叫。這是很簡單、可以理解的理由。可我會想,在這中間是不是失去爸媽當初費心為他取名,所寄予在名字中的意涵呢?當一個名字只是個代號的話,叫洋名或本名都可以,沒什麼不好的。不過我喜歡另一對夫妻(我和 Changhsin 的代父母),他們的女娃兒名字有個「青」,在孩子未出世時,準媽媽眉開眼笑地說「青」字旁的字,都是好字,例如加了草的「菁」、加了人的「倩」、加了水的「清」......多有意義的名字啊,這當中有多少爸媽的祝福啊!現在,他們夫妻倆還會叫小女娃「青寶」,青青寶貝,我喜歡這樣的呼喚勝過於符號。

2008年7月11日

早上八點,我在咖啡廳。


常有人好奇我之前如何消磨不用上班又不用唸書的白天時光?大部份人認為我一定睡很晚,一副他們永遠都睡不飽的羨慕表情。其實我不愛睡覺,睡覺比發呆、神遊還要浪費時間,所以我要大聲地澄清「我是早起的」。那麼我都在幹嘛呢?這個問題回答多了,過去的生活形態漸印入腦海,而我的屬性也漸清晰。

之前 Changhsin 和我是同行,我們會一起拿著書報到咖啡廳吃早餐,有時坐同一桌、邊吃邊聊,有時刻意坐不同桌,在吃早餐的同時,也享受早上的思考、隨想,看到什麼有趣的東西,想到什麼有趣或什麼「具意義性」的話題時,再跑到對方那兒開講。如果上午待在家裡,那麼中午就會找家餐廳吃飯聊天,沒錯,還是聊天,我們就是有這麼多話題可以聊。(也有可能是我話多啦,所以我生氣不說話時,他會超不習慣)。美女還在台北飛國際線時,我們也常一起吃午飯、喝下午茶、看電影、唱KTV。如果她隔天沒班,她會隨我一起回家,我上班的時間,她就在我家看電視、打掃、洗碗盤。呵,真是個好朋友啊!我們都是健身房的會員,有時會直接約健身房見面,一個下午就這樣過了。因為空閒的時間很多,又不願沒事做,所以 Changhsin 曾研究拍照、寫程式,而我去畫室學畫,寫部落格,不然就是研究自助旅行的行程或是整理旅行過後的東西。這樣寫起來,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,日子也就一天天、一年年舒適地過了。

在這樣的日子裡,咖啡廳在不自覺中變成生活場景之一。這幾年裡,我們在那從看閒書開始,到 Changhsin 寫論文,我準備藝研所考試......到現在換我寫論文,它著實成了生活的背景啊!我喜歡看書看累了,抬頭看看窗外的景緻,悄悄觀察隔桌的客人,心思放出去,然後再收回來;也喜歡和喜歡的人、和好友一起享用咖啡、享受這美好的氛圍......。這天早上八點,我一個人在信義區的星巴克,雖然情人與好友不在,讀的是帶著壓力的論文資論,但我仍喜歡這樣的早上,並深深地愛上它。

我喜歡有好多好多自己的時間。雖然世界在運轉,無論白天或黑夜,牆上的鐘始終在走動,但我在咖啡廳裡,在心放出去的那一刻裡,確實感覺到時光的暫停,好像自己在時間的運輸帶裡定住不動了,然後悄悄地儲存了許多的時間。